试论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年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19038 浏览:83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着重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等这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培养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关键,还给学生时间是过程,展示成果是必然。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的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老师可以充分结合文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和精美、生动的动态画面,再加上老师饱含深情的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了。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4.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也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一般包括初读、品读。初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品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升华。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时,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切忌揠苗助长。
3.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每教学一篇课文,我就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

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1.还给学生思考时空。都说阅读是个性化的阅读,就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就允许学生阐述见解的理由,就允许其他学生反驳。教师的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交流,对学生不明白的知识进行点拨和恰到好处的讲解。
2.还给学生语言实践时空。读懂一篇文章离不开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而知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必须靠实践,尤其重要的是语言实践。因此,应腾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很多老师担心课堂上没有这么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那就把你因担心而预设的多余的话减掉吧。
3.还给学生自主阅读时空。教师要善于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设置悬念等方式,介绍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到这些读物,语文教师在期初就应该通读教材,列出本学期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目,以便学生早做准备,需要时有书可读。以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情,掀起读书热潮。
4.让学生做阅读的有心人。教师要掌握考卷的艺术,通过出题练习,既让学生觉得课本知识的重要性,又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多阅读,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答题的水平。这样反复多次地顾及,给学生敲响警钟,不做学习的有心人,不将学过的知识和见识融会于心,是无法提高学习成绩的。

四、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1.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对人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会是他们受益终生。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