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拉近拉近读书与写作“距离”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6427 浏览:222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并能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读书;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4
中学生阅读与写作按《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能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实际上,大部分初中生的阅读量、写作能力与《课标》要求相差甚远。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并能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那么,处理好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阅读要更好的为,这应当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想使阅读更好的为,首先得让学生多读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学生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并且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历史上名人大家也都十分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白居易的创作生涯中,阅读也是贯穿始终。除了多读,还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爱好,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三日不读书,自惭形秽,觉得没脸见人,要有这样的感觉。
那么,指导学生读什么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指出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他要求学生在阅读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其中,他特别指出科学书籍的重要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学生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618jyw.com
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向学生推荐首选古今中外名著,特别是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目,例如《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夫游记》、《童年》,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不朽之作;其次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再就精选各类报刊、励志杂志,例如《青年文摘》、《格言》等,扩宽你知识面的书,例如天文地理,世界文化等内容的书。
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不求甚解、粗通大意、精读细思等,都是读书的好方法。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怎么阅读,而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里,读书和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相随;是两条轨道,共同铺就学生成长的道路。他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同时又一再强调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思考才能更好的积累,就如同《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只阅读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温习旧知识经过思考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就是说一个只读书学习知识不会思考,没有思考习惯的学生,他所获得的知识就不会活起来,只能是“死的行囊”。只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就像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需要动脑,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增长新知。所以,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书本知识真正活起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我们要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像常用的圈点式、心得式读书笔记等,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及时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心得体会,特别是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它们似乎与正在读的书完全无关。里面的名师导读、批注、知识链接、好句积累、趣味思考都在提醒着阅读者思考并动手,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的灵感,因为这些积累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转化成写作的素材。
第三,要加强常规作文训练的指导。要做到期期有规划,月月有专题,周周有目的,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在本学期第七周作文训练中,我们的专题是“模仿名家名句,巧创自家经典”。我先给学生讲了我在上初中的一个例子:当时老师让写个人小传,其中有一个爱读书的段落,我改写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读书故,两者皆可抛。”这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在老师眼中,已经很不错了,这篇文章让我在同学中间名声大增。接下来还有一次作文课,我已记不清题目和内容了,只记得我摘抄了《儿童文学》上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这篇作文也被老师大肆表扬了一番,说我的作文有深度。虽然我当时心跳加速,脸红耳跳,觉得自己像做贼被当场捉了。因为我们那时候课本以外的书几乎没有,我们写作文都是从来不参考的,就是参考,也是老师积攒的历年学生的优秀习作,像我的这两篇。不过,我从这时自信心、成就感大增,开始真爱上了语文。
有了我这个现身说法,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摩拳擦掌,就等我一声令下了。课后批改作文时,我也很有成就感,几乎每个学生都给我带来了惊喜。薛会峰同学在《紧张也是一种享受》一文开头写道“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初三的生活也如炉子上的水,刚开始是平稳不惊,随着知识越学越多,时间越来越少,紧张感就如同沸腾浩荡的水携裹着压力蒸腾而来。引用了梁衡《夏感》中关于夏天的比喻,进而自然转入对初三紧张生活的叙述;结尾化用冰心《谈生命》中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这段话巧妙化用名家名句,又紧扣初三的学习、生活,深化了文章立意,传达出了一种积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显示了作为初三学生、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及处理矛盾的能力,又显示了小作者不同寻常的文学功底,令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出她通过读书,书中的一些知识储存在了脑海中,再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感而发。
蚕只有吃进一片片桑叶,才能吐出精美的丝;蜂只有采集百花,才能酿造香甜的蜜。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只有经过读书、思考、消化,写作时才能吐出精美的丝、酿造香甜的蜜。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的方法》钟敬文
《新语文学习》2010.2
《周国平文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