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活动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7573 浏览:237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和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组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中职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和运用教学技巧,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参与度 组织教学
1674-4810(2013)09-0195-01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中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有效习得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感受到参与课堂教学的乐趣和成功体验。

一、中职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现状

第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不均衡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和教师访谈,在每一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只有部分学生,而且是相当固定的群体,其余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甚至应付课堂教学活动,没去注意老师讲解的内容。还有少数同学则从事与课堂无关的活动,成为旁观者。这说明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失去了兴趣,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动机。
第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短暂性和滞后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即使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产生了兴趣,但兴致一过注意力就开始分散。此外,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目标的过渡期也相对较长,体现出滞后性。
第三,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被动性。中职教学的理论课大多是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讲解的内容,成为被知识灌输的对象。长此以往,也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影响中职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

第一,教育传统文化因素。当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中,一直采用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和统一客观的职业资格考核认证标准,教学中也一直实施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学生和老师会感觉不适应,在学生的观念里应该是安静地听讲,需要时可以举手回答问题。作为教师也会认为不太得心应手,同时备课、上课都要付出更多精力,讲授则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二,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和动机因素。首先,教师的个人魅力和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有效及时的引导与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等都是影响学生参与的重要因素。另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也很重要。对于中职生来说,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目标是顺利通过考试取得,在这种学习态度下学习动机不能充分地得到激发。

三、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并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课堂上,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步骤和联系性,并激励学生参与的信心和热情,对参与活动的小组及成员要有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后总结这堂课的成败得失,必要时主动邀请老师观摩自己的教学,提出见解和建议,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第二,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使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1)教师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明确在课堂上的作用和角色。教师要注意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例如教态、仪表、板书是否得体以及声音语调是否抑扬顿挫,主动调节自身的教学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表现。(2)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学生对讲授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和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反应等。根据情况应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做及时的调整或补充。
第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观点。例如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布置的任务和问题要保证大部分学生有能力完成,任务分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各有侧重,组内成员轮流发言,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表示赞许和鼓励,使每位同学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并分享成功的体验。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答疑解惑,也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艺,重视发挥组织教学的技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课堂教学的日常规范,根据课堂教学状况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灵活应变及时调整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与教学节奏同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许高厚.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章伟央.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8)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