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随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库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3569 浏览:1067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可见,如何在美术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对比被动的德育教育来说,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创设情境,寓情于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想,不要强制他们去画他们不愿意画的东西,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创作的绘画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其次,对于学生的作品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色,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填补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作为引路者,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新的内涵,并针对生活中的新发现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美、丑、善、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
第四,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和学生交心,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把你当良师,在课后把你当益友,接受你的教诲。

二、挖掘教材,在不同课型中实施德育教育

1.在绘画中提升品德修养

笔者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捕捉自然中美的情趣,识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学生用心尽情体会,用笔尽情描绘,这不仅仅训练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自然界“美”的启迪。

2.在美术欣赏中辅生启德

美术欣赏教学中所选择的美术作品都具备健康有益的思想内容和较完美的形式,有着客观、真实而又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题材。让学生在欣赏中既能感受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也能深刻体会画家在作品中寄予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从而精神上得到提升。

3.在手工制作时育生悟德

(1)节俭教育
制作课是美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废旧画报、旧花布、易拉罐等,经过艺术加工,都会变废为宝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其强烈的反差性,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上课前笔者都会鼓励他们尽量在生活的废旧物品中寻找材料,找不着再去合作购买,避免浪费。这样在教学中还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创新教育
在工艺制作中,学生自己动脑创意、自己动手制作,这样能锻炼他们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如今的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对其加强勇于实践务实创新品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工艺品虽小,意义却很大。
(3)审美教育
放眼生活,传统的文化艺术之美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竹节、一团泥巴、几根木头,在劳动人民手中都被赋予了艺术生命。如剪纸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剪纸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剪刻,不仅懂得了剪纸艺术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的剪纸方法,也懂得了剪纸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美化环境,装饰物品,了解了人们用剪纸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三、举行活动,在美育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除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推进情感教育。例如,结合学校的“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主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①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捕捉校园中的美与丑。②板报设计、海报类的宣传。③能体现本次活动主题的文化衫、帽子设计。④把家里的废旧纸箱进行艺术加工和美化制作成垃圾桶,放在学校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既回收垃圾、美化校园,又提醒学生注意公德。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专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所以我们的美术课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在思想品德上得到陶冶和升华,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我们的美术课就不单单是一节美术课那么简单了,因为它不只让艺术之花完美绽放,也让德育之花愈开愈美丽!
参考文献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蒋玉萍.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黄 晓)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