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初中生授之以渔,让初中生真正学会写文章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14701 浏览:599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追求独立,思维敏捷,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非常强烈,但是由于年龄尚小,思想并不成熟。在当今“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的教学模式下,作文教学背离了“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基本原则,而纯粹传授学生写作技巧,以期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导致学生的作文思维定势严重。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立意、不会选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或范文。这样依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甚至不换题目,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或许还要写到高中甚至更高等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局面,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这种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在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如今的一些教育活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给了他们一个范围,规定他们只能在这一范围内活动,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不管题目是否适合他们,完全被教师手中这根无形的绳子牵着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不好的写作习惯甚至是抄袭恶习,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极为不利。
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日本及一些西方国家作文训练方式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但题目要求写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者是比较熟悉的、感受比较深刻的事。由于所写的东西针对性强,大多发生在学生身上,比较具体和实际,易于发表看法,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避免了空发议论的倾向。现行的作文训练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与境外的差别不大,但学生生活的范围很狭窄,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极为有限,写作时普遍感到内容贫乏、无从写起,有畏难情绪。老师往往是在命题的同时交给学生题材,让学生按范文依葫芦画瓢,学生始终在教师的羽翼下写作,形成惰性,独立写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训练时应注意向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备受国外教育界的重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迫使学生围绕几本教科书死记硬背,教材以外的书籍几乎与学生无缘,升学的压力,呆板的教学形式,毫无创造性可言的作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训练中的认识性和实用性作文较少,以文学性作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为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模糊不清;而国外的作文训练,尤以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即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中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这沉重的使命。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创设真实写作的情境,使学生的写作真正发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功能。总之要让学生的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而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还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若有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重写作文。往往教师的批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他们认为老师一批阅任务就算完成,好坏都是过去的事了。正因为如此,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没有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一些写作文很不成功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批阅重写,并完全达到批语中的种种要求,再次批改,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满意为止。这种批改方式要求老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作文全部阅览一遍,总体上分出等级,明确哪些作文是学生可以自己修改完成的,哪些是需要老师给予具体辅导的,哪些是应该动大手术的,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批改。对于好学生,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修改,老师把关;对于稍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和他一起探讨,使他明白老师提出修改意见的原因;最差的作文就是行文立意都需要指导的,对待这类学生要有耐性,有时都得三四次批改辅导才会有所提高。虽然这样的面批耗时多一些,却效果很好。优生有优生的标准,他们的作文基本成型,需要的是语言的韵色,有较好的文采,辅导时抓住他们作文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符合他们文体的方法和措施。较差的学生则从基本的入手,先写完基本的文体,多给予其鼓励,维持其写作兴趣。
根据目前的形势,提出了一些新教法:切实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一切有益的社会活动,开发学生“多维”形式,解决学生写作畏难的问题。教师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六个字:“鼓励”、“引导”、“培养”。
其实作文并不是一大苦事,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动力,作文就不再是件难事了。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作文可教,不仅可教,而且可以教好。在教作文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真实自信地做人。只要为师者真实自信地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到跟学生同步关心世界的变化,作文教学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总之,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通过这些知识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并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就会达到作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