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之窗宽容开启学生心灵之窗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8402 浏览:326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甚至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般都会宽容他们的错误,和风细雨地用耐心感化说服教育他们。本文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用宽容但不纵容的教育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关键词】宽容;纵容;注重;引导
本学期抽时间读了魏书生、任小艾、周弘等教育专家的教育专著,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最强音是人性教育和情感教育。字里行间始终告诫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所犯的每一次错误。周弘的赏识教育法更是倡导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优点、长处,宽容学生的弱点、短处。我曾经带过一个班,该班学生自律能力差,求知欲不强,厌学情绪严重,许多学生在初中时为令老师们头痛的“刺儿头”。他们性格倔强,脾气如同筒,一点就着,有时甚至不点也着。同学之间的小小矛盾常会导致搓拳摩掌,师生冲突较多。面对这样的班级,很多教育理论和优秀教育案例都让教师用宽容来缓解这种师生对立情绪、架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在实施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我领略过宽容的魅力,但也经历着太多的失败和遗憾,我深深地体会到:仅宽容是不够的,宽容必须要把握好“度”,宽容但绝不能纵容的教育理念是最好的。

一、有责任的宽容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偶尔犯的一些小错,教师宽容一笑,学生是能够认识到错误并自行改正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却发现,有时宽容是远远不够的,宽容了,不等于学生就能彻底告别错误了。当我再回首时,我常会惊讶地发现,刚受到我宽容过的学生,他会一错再错;我宽容了他的某个错误,他又会犯层出不穷的其他错误。因此,“一笑了之”的宽容并非教育的终结。有时,学生并不是不明白自己在犯错,而是由于他们不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控能力差。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短期内见效,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却是迫切需要的。以课堂提问为例,当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不会作答或者由于别的原因来不及作答时,教师往往会另请高明,并微笑着请他坐下,学生当初或许还有些尴尬,等到习惯了教师的宽容,就算答不出问题来也能心安理得地坐下了。教师的宽容大度给这种现象的频繁出现提供了生存的土壤,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尊心就会消失殆尽。其实,许多学生纯粹是由于听课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漫不经心而造成的不开窍。教师如不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加以引导,而是默许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就会觉得上课可听可不听,从而导致学习注意力涣散,大脑成为了“跑马场”,此时瞌睡虫也赶来助兴,出现课堂上睡倒一大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帮助其改正。有一次我在上课时,考虑到该班同学的基础差,提了一些较浅显的问题,科代表小杨同学竟然没回答出来,当时我微笑着示意她坐下。课间休息时,我把她悄悄拉到身边说:“老师今天很失望,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在同学面前该多不好意思呀!要证明自己很棒,下次可得认真些,多回答一些问题才行。记住,你可是科代表啊!别让老师再失望了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对她投以关注的目光,及时加以表扬和督促,并教给她一些学习方法。后来我经常见到她查阅生词认真预习,上课越来越积极了,并且还带动了她周围的同学学习英语。由此可见,在学生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负责任的宽容才是有意义的。宽容过后的及时引导可以让好习惯的烙印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有爱心的宽容

小飞(化名),是一个性格极为暴躁、自制力差的男生。高一读了半年,在社会上流浪了半年。进入学校不久就为了哥们义气,和另一男生发生冲突。后来又三番五次与任课老师发生冲突,夺门而出。一遇到不如意的事,他就发脾气、摔东西。学习上怕苦怕累,缺乏毅力,经常旷课、早退,真是“大错三六九,小错天天有”。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极力避免用粗暴的态度来对待他,每次他犯错,我都是笑脸相迎,跟他讲道理,宽容他的错误,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大加表扬和鼓励。针对他爱好体育活动这一情况,我向班委会推荐了他做体育委员。他则人前人后都说:我是他所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家长也多次把他与父母发生的矛盾移交给我来处理,理由就是:他只听英语老师一个人的。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在窃喜不已的同时也感叹宽容的魅力,自以为这是一例成功的教育案例。然而,前不久,他又和一位老师发生冲突,在对他进行了及时的苦口婆心的教育后,根据学校要求,请来了他的妈妈,没想到这把他惹恼了,他气势汹汹地质问我:为什么要请家长来?并恶狠狠地责怪他妈妈不该把他一个月内花很多钱的事情告诉老师,然后又向我甩出一句:“我家里的事不用你管。”摔门而去……真没想到,自己平时的“宽容”成了白费心血,先天晚上的“促膝长谈”也如同过眼烟云。宽容真的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它需要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一定的震撼,达到一定的效果才行。如果只是怀着一颗宽容之心,一味地与这些差生平等交流,师生情感距离是拉近了,但同时学生对教师的神秘感也宣告消失,更没有敬畏感可言。反而认为教师对他所能用的教育手段不过如此,从来不认为这是爱的激励,甚至认为教师软弱可欺。
事后,虽然家长再三道歉,小飞也表现出要悔过的样子,但我没再像以前一样宽容他。我直言了我内心的感受,对他此种行为表现出极度的失望,要求家长把他带回家反思,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来。也许是从来未见过我如此决然的态度和冷淡的神情,三天后他带着一份书面检查,进行了诚恳的道歉,并保证今后认真学习、改掉不良习性。这可是他入校来第一次主动向老师道歉呀。“没有爱心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有爱而不能让被爱者懂事的教育是遗憾的教育。”
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有的吃硬不吃软,有的吃软不吃硬,宽容还要看一看有没有触动其心灵,有没有收到效果。不根据学生的个性,不考虑其它因素,一味只宽容对待,就会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气。“如果我们没有触动学生情感世界的教育智慧,我们就会以自己的热情和爱心换来学生的冷漠和冰心,以自己一厢情愿的付出换来满目无奈与满腹困惑。”

三、有限度的宽容

宽容学生并不等于放纵学生,对学生的错误可以置之不理。因为宽容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对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改正错误的期待,教师应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我纠正错误。
在实际教学中,宽容与纵容的界限常被我们混淆。有不少教师认为宽容就是在学生犯了错误后和风细雨的劝说,是一种不讲原则的做法,会使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得寸进尺,甚至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一味顺着,学生就会由着自己的性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来越远,与教育者的初衷越走越远。学生身上出现不当行为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受教育者,未成年人。如果经教师批评教育后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犯,这就要求教育者把握好宽容的尺度,坚守住原则这条底线。我班有一个叫小菲(化名)的女生,家在理川,上学期就有过假外宿、在网吧通宵上网现象。本着教育她的目的我私下找其谈心,指出此种行为的危害性,并承诺不在班上公开批评,不上报学校政教处。在国庆长假返校的第二天,她又溜出校门,逃课找初中同学玩耍,次日早晨才返回。我找她谈话,她马上承认了错误,并要求:“老师,我知道你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我,信任我,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并辅之以“叭嗒叭嗒”的眼泪,给我的感觉是一定会改过自新。我脑海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从情感上讲我想再一次宽容她,但是一想到我一次又一次的宽容让她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了,这无疑是宽容演变成了纵容,我整理好思绪说,“我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但条件是你必须在班上做出公开检查,并请家长来签订一份试读协议。试读期间,不能再出现旷课、假外宿、不假外宿等重大违纪事件,否则自动退学。我希望你通过此次错误明白:老师的宽容是有限度的。凡事都是有底线的,如果你再越过这根底线,你就没有机会了。”没想到半个月后,她再次旷课一天,在外闲逛上网。返校后,主动找到我承认错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宽容。我拿出试读协议,并请来了家长。家长在失望不已的情况下,二话不说准备把她接回家。看到小菲悔恨不已的样子,对她说:你看看你父母失望的神情,你难道不感到自责吗?我向学校汇报了情况,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但你必须在全部学生大会上做出深刻检查,并在试读协议上再次做出不再犯类似错误的承诺。她一家三口就像是溺水的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连连点头。我想,由此能让她收拢贪玩的心,改掉散漫的习性,也不失是一个好的举措。然而第二天清晨,她却发给我一条这样的短信:老师,我让您失望了。我想了一个晚上,没有脸面在全部学生大会上做那份检查,我决定自动退学。我已告诉了我的父母亲,我不会放弃学业,我会重新开始的,我也会永远记住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这个教训的。十分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教育和关爱!对于小菲的离去,我说不上是我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但愿她真的能记住这个教训,重新开始。
教育是复杂的,比起单纯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思想的转化和日常行为的规范更为艰难而且反复多变。教育都不可能达到“万能”的地步。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是家长的“半成品”,小学教师或以前教师的“半成品”,他们并不是作为一张白纸出现在我们面前,社会和他们的家庭早已在上面进行了描画。当我们学校教育艰难地在这张纸上描绘理想的蓝图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从未停止过它们的描画,所以教师即使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也不见得能获得百分之百的成功。孙云晓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广义的真挚的爱,既需要和风细雨式的关怀,也需要重锤敲击式的批评,甚至适当的惩罚。惩罚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批评,可以是反省,可以是承担相应责任,可以是扣除相应积分,也可以是对学生参加某种活动权利的取消……它是一种促使学生内省,促使学生承担责任的警戒方式。教育惩罚能弥补宽容的不足,宽容与教育惩罚相结合,才是成功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也只是“有时”而已。面对学生,仅有宽容是不够的。不加引导的宽容不仅不是爱学生,而且是害学生。真正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没有震撼力的宽容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却不能让学生受到心灵的触动,激发不起学生改过向上的动力。纵容式的宽容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大敌,会让坏习惯伴他终生,甚至会毁了他的一生。因此,用宽容但不纵容的教育理念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为其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科学教育出版社.
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