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激活激活学生思维试述培养阅读能力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5072 浏览:129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俄国诗人克里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读出了新意,超越了文章本身,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探索和发现出文中没有说出的答案,这就是创造性阅读。其特点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读懂到发现书中和文章中的不足或不对之处,并能提出新的看法,发表一种新的见解。具有这一特点的学生思维活跃,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成说,能大胆向权威挑战,敢想敢说。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同时,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的前提。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活跃思维。

一、创设氛围,提倡

在创新教育中,遵循人的身心发展,创设一种能形成创新情感的氛围尤为重要。只有在智力与情感的双重作用下,创新能力才可能得到有效发挥。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情感交流的过程,带有浓厚的感彩。所以,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即营造活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发问,积极参加讨论或争论。陶行知在《创造教育》一文中说:“我要提醒大家,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就没有学生的创新;离开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要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和引导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教师还要主动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让学生有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放手发问,集思解惑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一个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一切知识的获得,大多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一个人如果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就很难成为创造性的人才。放手让学生发问,就是感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打破“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进行“自己问——自己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问答形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会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集中学生智慧解决问题,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不断学会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投石激水,推波助澜

皮亚杰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投石击水,来推动课堂的波澜向发展。学生的大脑在受到课文信息刺激之前,对课文的思维常处于平静状态,课上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投石激水”的问题,使学生大脑由于信息刺激产生兴奋,再因势利导,将兴奋点向面辐射,促使学生融会贯通。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形声的模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阅读后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去“投石击水”,能够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支持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因为学生提出问题越多,就越能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出其不意,设疑引议

许多学生阅读课文,经常满足于字面意思的了解,尤其是阅读现代文,总觉得一读就懂无疑可问,无问可思,把教师讲解当成“耳边风”。对此,教师可在学生并不在意的地方设疑提问,引发学生议论。因为“疑”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因,是激发学习的动力。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致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教《藤野先生》时,我对藤野先生第一次跟学生见面的自我介绍,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藤野先生说:‘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他为什么不说‘我叫藤野严郎’?句后为什么用省略号?”这出其不意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有的念念有声,有的默默沉思,都在仔细揣摩两种说法在口气、情感上有什么不同,推求作者用省略号的意图。

五、激发想象,拓展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同理,没有创造性的想象,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课文及材料所提供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的翱翔。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有激发想象的地方。针对《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最后一个离开咸亨酒店后的推论结局,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并这样问学生:(1)仍旧好吃懒做,悲哀地死去?(2)遇到了好心人,赡养他后半生?一改过去懒惰行为,以手工活为生计?(3)他的腿治好了,仍苦读经书,终于中了举了?如此种种,让学生展开想象。
我们知道,作家总是在一定的世界观、艺术观及其审美指导下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读者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的特殊性来感受、体验、解释和理解作品的。青年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清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在理解作品表层意蕴的基础上挖掘和把握深层意蕴,保有好的阅读习惯。我想,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知识的增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肯定会提高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市直西街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