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21627 浏览:965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阅读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都喜欢用阅读来打发空余时间,增加自己的内涵。所以,人们对阅读教学的质量越来越予以重视,可是阅读教学的低效率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那么,怎样既能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自由,又能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

一、调动学生的阅读意愿,让学生热爱读书。

孙中山先生也说过;“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存。”要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种本能,是生活的必需。读书无时无刻不贯穿于我们的生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难能可贵的就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将陪伴着人漫长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生动有趣多样化的上好每一堂课,关键是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看法,让学生热爱读书,才能更好的热爱语文课。那么语文的阅读能力很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二、阅读能力得到培养的各种途径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仅要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求学生能从书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毕竟学生的知识浅薄、生活阅历少,就更应该向海绵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吸收各种知识来补充能量。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认真阅读、认真思考。学习实践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它很好地概括阅读对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其次,除了平时的语文教学外,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报刊杂志,让学生了解社会;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多媒体,使语文紧跟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在阅读中还要培养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学生语文基础差阅读能力低,阅读习惯不好这样一种现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
1.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老师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小幽默或哲理小故事读给学生听(或是由学生轮流上台阅读介绍),时间长了让他们产生阅读的。
2.课外阅读时帮学生选择一些容易理解,且他们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可参考《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小故事大道理》等)。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3.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4.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尊重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在阅读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阅读的作品从根本上讲都是为读者而创作的,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学生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力量。如果作品脱离了学生的参与,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部供学生阅读的作品都包含着无数未定之外,有待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是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阅读学习的主体。所以说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的情感体验是不能代替学生的感受的。
由于学生自身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受和体验往往具有个性的特质。因此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行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无数独特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将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差异性,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618jyw.com
独特性予以尊重、珍视。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求老师要‘有容乃大’,虚怀若谷,允许不同感受、见解、观点,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其次,还要尽可能的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潜在的创造力火花,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四、老师自身的提高,与学生的共同参与阅读最可贵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不仅要有专业的语文知识,更需要广博的文科内知识。比如熟悉和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那么讲解杜甫的《春望》,有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情景在现,学生不难理解杜甫忧国忧民四十岁已成白发的思想感情。
其次,不管要求学生课内还是课外看什么名著,老师一定要共同参与共同阅读。情感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动力。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作者把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感悟凝聚成文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学生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以及人物的命运深深打动的时候,就能理解作品的内涵,与作者形成共鸣,使情感得以深化。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道德情操、人生态度的影响。而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阅读作品都能情感共鸣,这就需要老师共同参与,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甚至有时老师要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俗话说“做什么事情,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所以老师只有自己进入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内心。形成师生情感的共鸣,求得实现阅读目标的一致性。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老师要有耐心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树立榜样,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