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广西新时期广西粤方言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16594 浏览:717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粤语是广西较为普遍流行的方言之

一、本文在回顾新时期广西境内粤语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广西粤语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广西 粤方言 综述
粤语,又称白话,是广西流行最广的一种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据文献记载可知,广西境内的粤方言主要是在明清之际广东人入迁后逐渐形成的。
在广西境内通行粤语的县市一共有24个,使用人口大约有1500多万,据杨焕典等人(1985)的调查发现:在地域上来说,它覆盖着广西的东南半壁,从桂东北的贺县向西南方向的南宁、凭祥画一条线,线的右下方几乎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一的土地上,说的都是粤语;线的左上方说粤语的不多,分布也比较分散。
广西境内的粤语依据某些特定的条件或者特点可分为四大片,分别是广府片、邕浔片、钦廉片、勾漏片。广府片粤语与广州话最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使用人口接近100万;邕浔片粤语与梧州粤语比较相近,能互相听懂,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钦廉片粤语内部差异比较小,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勾漏片粤语在广西境内使用人口最多,在800万以上,与广州话差别大,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在每个片当中对粤语的叫法也不一样,研究程度也不一样,成果比较多的是勾漏片粤语。
对粤语的研究最早可以上溯到两三百年以前,清朝流行于坊间的虞学圃、温歧石辑录的《分韵撮要》就是颇有影响的粤语著作,而对广西境内粤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王力先生的《两粤音说》(1928)和《博白方音实验录》(1932),这些著作已经把粤语的调查研究纳入到现代语言学的轨道,同时也推动了广西境内对粤语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广西粤方言的研究成果大约有190多篇,在语音方面约90篇,词汇方面约20篇,语法方面约50篇,比较研究的约30篇,综合研究的约10篇。本文主要是回顾并总结新时期以来广西境内粤语的研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究成果,进而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以后更好地研究粤语提供借鉴。

一、广西粤方言的研究成果

(一)综合研究

对广西粤方言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全面进行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广西汉语方言概要初稿》(广西教育厅汉语方言调查工作组,1960)里面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对广西粤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广西通志 汉语方言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里面以分片的形式对广西境内粤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问题做了具体的研究,并归纳出每一个片的粤语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各自的特点,其中邕浔片以南宁白话为代表,广府片以梧州白话为代表,勾漏片以玉林白话为代表,钦廉片以廉州白话为代表;陈晓锦、陈滔的《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依据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阐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五个粤方言,包括北海市海城区内的北海市区话、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的南康话、北海市合浦县县城廉州镇的廉州话、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石村的佤话以及北海市合浦县沙田镇的海边话等的语音、词汇、语法,是第一本较详细地介绍北海市粤方言的著作;杨奔、李芒《北流白话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记录描述了北流白话的语音面貌并分类列举了北流白话的词汇,举例说明其语法现象,该著作能大体上反映出这一桂南粤语的现实语言面貌;林亦、覃凤余《广西南宁白话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全面地研究了南宁白话,包括南宁白话的语音系统、语音研究、语汇、词法、虚词以及句法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南宁地区白话的概貌;梁忠东《玉林话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全面描述了玉林话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进而讨论玉林话的归属问题,最终认为玉林话属于粤语系统;黄昭艳《钦州新立话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全面地研究了钦州新立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并归纳出各自的特点。此外,从单篇论文进行综合研究的,主要有:梁忠东的《广西玉林话考察》(学术论坛,2010.3)等。

(二)专项研究

1.语音方面

对广西境内粤语的研究较为深入的就是语音了,主要有:
(1)粤语的音系以及特点介绍,单个方言点的粤语语音研究主要有:蔡权《广西廉州方言音系》(方言,1987.1)、谢建猷《南宁白话同音字汇》(方言,1994.4)、周烈婷《玉林话的语音系统及语音特点》(方言,2000.2)、邓玉荣《广西钟山方言音系》(方言,2000.4)、黄群《广西昭平方言音系》(方言,2006.2)、陈小燕《广西贺州八步桂岭本地话音系》(方言,2009.1),粤语方言小片的语音研究有陈晓锦、翁泽文的《广西贵港五个粤方言点方言语音特点概述》(广西社会科学,2006.9)、刘磊的《柳江中上游地区粤语语音特点概述》(暨南学报,2011.4),此外还有洪珏的《南宁白话的语音特点》(广西师大学报,1989.1)、白云的《象州疍家话音系结构》(广西师大学报,2002.3)等等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对操粤语的地点的语音特点做静态的描写与分析,对保存当地的粤语或者白话资源有着极大的作用。
(2)从语法与语音相结合的角度去审视语音的发展及其特点,如周祖瑶的《广西容县方言的小称变调》(方言,1987.1)主要是分别从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方面的小称变音来观察变音之后所产生的语法现象及其语法意义,作者在后面总结时认为这种小称变调在粤方言中普遍存在,因而,该文章对后人研究粤语的小称变调起着提示的作用;梁忠东的《玉林话的小称变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3)一文也是通过描述语音以及词汇如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量词、代词等的小称变调来观察小称变调所带来的附加意义,最后认为玉林话的小称变调有亲切、婉转、喜爱等情绪上的附加意义;此外,还有李芒的《广西北流白话的变调》(梧州学院学报,2007.5)。 (3)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去探讨语音的演变情况,如陈晓锦《广西玉林白话古阳声韵尾、入声韵尾脱落现象分析》(中国语文,1999.1),通过将玉林白话与中古音对照的方式总结出玉林白话古阳声韵尾、入声韵尾脱落这一现象,并就这一现象做出深入的分析;陈小燕的《贺州本地话“古端母浊化”等若干现象与古百越语语音》(广西民族研究,2006.3),文章通过对贺州本地话“古端母浊化”“古精清母塞化”“古从心邪母合流读[θ]或[f]”等若干特殊语音现象的语源及其历史演变的探讨,认为贺州本地话语音系统在形成及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着较深的古百越语语音影响,以上的那些特殊的语音现象是长期、频繁的语言接触过程中语言渗透的产物;此外,还有梁忠东的《〈广韵〉反切上字的玉林话音读及其声母的历史音变分析》(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白云的《从“空格”现象看象州疍家话音系的历史演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1)。

2.词汇方面

对广西粤语词汇的研究相对于语音和语法而言,比较薄弱,研究成果也较为稀少,主要有:
(1)从构词的角度研究,主要有蔡权《廉州方言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及其用法》(方言,1990.4),主要是从附加式合成词、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以及二叠式带“儿”尾这三个角度来探讨廉州话形容词的特殊形式及其用法;王小莘的《博白地佬话双声叠韵连绵词》(方言,1999.3),总结归纳出博白地佬话的双声叠韵连绵词的形式、特点及其意义。
(2)从历时的角度研究,如封家骞的《南宁白话中的古词语初探》(广西大学学报,1982.2),从音义都基本上传承下来的实词、词义转化的三种方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对残存在南宁白话中的古词进行初步探讨;梁忠东、杨奔的《博白地佬话词汇特点》(梧州学院学报,2011.6),从词源和词的构成的角度去分析博白地佬话词汇的特点,认为博白地佬话具有保留诸多的古语词,与广东粤语有着共通的词汇,与少数民族语言的词语音近义同,方言词生动形象,带缀词和连绵词极为丰富等特点;此外,还有杨世文的《从勾漏片粤语的有音无形词看汉语词的发展演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2),仇仲谦的《梧州话词源浅谈》(梧州学院学报,1996.1)。
(3)从文化习俗的角度研究,比如梁忠东、梁肇娟的《兴业县高峰镇卢村丧葬词实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6)。

3.语法方面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在广西粤语的语法研究中,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词法方面的成就主要有:刘村汉、肖伟良《广西平南白话形容词的重叠式》(方言,1988.2),主要从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与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来探讨广西平南白话形容词重叠式的语能;邓玉荣《藤县方言单音形容词的变形重叠》(方言,1995.1)依据朱德熙先生提出的变形重叠与不变形重叠、顺向重叠与逆向重叠的理论对广西藤县话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进行考察分析,从中发现藤县话单音节形容词垂叠式有逆向变形重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618jyw.com
叠,也有顺向变形重叠。变声重叠是顺向的,而变韵重叠主要是变韵变调重叠,同时也有变声重叠;覃凤余、吴福祥《南宁白话“过”的两种特殊用法》(民族语文,2009.3)主要是讨论南宁白话与格介词“给过”和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和演化,认为与格介词“给过”源于给予动词“给过”的语法化,短比差式则是由给予动词“给”和与格介词“过”在毗邻位置上词汇化而成,短差比式“X+A+过”来源于差比式“X+A+过+Y”中基准Y的删略,这种差比式极有可能是壮语南部方言影响的产物。此外还有沈祥和《普通话“子”词缀在南宁白话中的存在方式》(广西社会科学,2001.2)、杨奔《北流话的代词及其用法》(学术交流,200

5.12)、梁忠东《博白地佬话形容词重叠式》(钦州学院学报,2011.4)等。

在句法方面,与词法的研究相比较来说,其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主要的研究成果有:梁忠东的《玉林话“把”字句表达式的特点分析》(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认为玉林话使用“把”字句的主要特点是:玉林话一般不用“把/将”字句,只有两种情况下使用“把/将”字句,一是保留普通话中非及物动词或动词不能支配“把”字宾语的“把”字句,二是玉林话中表示情况不好时有时使用“把”字句。而决定使用“把”字句原因是动词的性质和语义情况,跟句子的结构没有联系,也跟动词的处置性和“把”字的宾语的有定性没有什么联系;杨奔《北流白话的比较句》(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一文将北流白话的比较句分为平比句、胜过句、不及句和极比句四类,以句式的语义为纲,分别概括描写了各类句子的语法结构形式及用法;梁忠东的《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类型与玉林话相应的表达形式比较》(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6)拿普通话里“把”字句的结构式与玉林话相应的表达式进行对比,进而归纳出玉林话对应于普通话“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及其“把”字句的使用特点;余凯、林亦的《梧州白话的进行体标记与持续体标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在借助前人对广州话动词进行体和持续体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梧州白话的进行体标记和持续体标记的特色。

4.比较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方言与方言之间以及普通话的比较研究,主要成就有:白宛如《南宁白话的[?ai]与广州话的比较》(方言,1985.2)通过比较发现出南宁白话“晒”的用法较独特,是“晒”在广州话里所没有的,它在句中有较大的独立性,可灵活运用,且在句中起到一种上下承接的作用,说话时可以略加停顿再接说下句;覃远雄《平话和粤语古庄母的特殊读音》(方言,2008.4)列举了平话和粤语常见的几个古庄母字的特殊读法,通过比较的方式将平话、粤语与汉语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比较,阐明这些特殊读法产生的可能;林亦《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江西社会科学,2001.6)列举部分江西客赣方言中较为特殊的词汇,并通过比较的方式,将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进行比较,从而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源流关系,认为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相互影响的结果;覃远雄《平话、粤语与壮语“给”义的词》(民族语文,2007.5)一文分别讨论平话、粤语和壮语“给予”义词的来源之后,通过对比证明平话、粤语和壮语之间“给”义的辗转关系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