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宽厚深邃带来宽厚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2735 浏览:105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幼儿学说话,人们采取了最宽厚的态度。在一岁之前,他们咿呀学语,几乎没有一个音是正确的,但没有一个人会对他们动气,不会评比“三好宝宝”,也不会因为他们学习的音节太少而“罚说”或“罚站”(当然他们还站不稳)。因为人们知道他们一定能学会说话,而不在意他们此时能说好每句话。这是人们对幼儿自然规律的认识,进而表现出来的对幼儿的宽厚。
对人和教育的认识越是深邃,就越会对之采取宽厚的态度。我们宽厚,是因为我们知道生命的自然取向,知道自然取向和社会取向的一致性。
张九龄诗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是说人达有时,花开有季。在人们眼里,无论贫富,无论山区还是城市,无论处于怎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老师,无论怎样,学生都是可爱的孩子。之所以让他们快乐学习、素质发展、直至成绩优异,是因为人们深知人性之能,足以在恰当的方式之下,豁然得势,势如破竹。
所谓对人和教育的认识的深邃,是指它关注人的本性和教育的本质。人是不断成长的个体,也是在成长中彼此有着密切关联的群体。教育使每个孩子都从大自然给他的起点开始成长,而重要的是人的起点非零,他不仅在一般生存意义上,更在发展和高级精神活动的意义上,拥有非凡的本能,使他拥有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等各种学科,以及人格、能力生成和发展的全部凭借。这种起点只同大自然有关,而与家境无关,与地域无关。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成长。人作为教育成长的对象,是当然的主体,这是大自然的赋予,是教育本身的规定。就像园丁培育的树,是它自己在生长,在进行光合作用。园丁所有的行动都应是维护、促进这种生长,而不是侵入和干扰。教育对象拥有成长的主动力、原动力,它的自然释放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从道理上无从苛求。这样,就把侵入到教育对象中的“超责任”交回大自然,交回生命,从而消弭了大量由此而生的不必要的碰撞和矛盾,当然就走向了宽厚。
在宽厚的教育中,功利退后,师生间充满了不需言说的爱和友谊。一位在普通高中工作的英语教师,他所教的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都喜欢上了英文原著,他的经验是诚心对待学生。他对学生说:“你读了原著后写的文章,我会从中听到你的心声,看到你闪亮的智慧。我会把它当作自己的宝贝,放在保险柜里。钱放在外面,文章放在里面。十年以后,你来我这里读你的文章,会看到你当年稚气未脱的自己。”生本教育的教师们有许多美好的行动,仅这些话语也就可以听到其中的不同凡响。这里,不仅是一般的“父母心”,而且是一种对人的潜能的自觉。如果你事先认为他们“教都教不会,还能自己学英语原著吗”,那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摘自: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