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心态浅探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4446 浏览:153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讨语文课堂教学心态,按照师生课堂心理进展的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一、缘情而变,开启心扉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这种语言,必须是一种随文章而变化的特殊意境语言,同数理化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这种意境语言的创造,是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也是语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的心理动态的主要体现。这种意境语言要给学生以美感,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因此它既不是教材语言的单纯重复,又不是完全脱离教材的新调,而是概括提炼教材语言之后的一种艺术加工和艺术创造。它会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课文生发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教师创造的无穷宽广、无比瑰丽的艺术氛围,语文教师正是通过意境语言的这一,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的。
教师在浅析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作品时,就必须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强的语言,以激起学生盎然的情趣,使之回味无穷;在剖析论述文章时,就必须使用生动有力、旗帜鲜明、正确严谨、逻辑性强的语言,以而引发学生无穷的理趣;在讲授其它非文学类作品时,就必须采用活泼生动、简明凝练的语言,来诱发学生的浓郁乐趣。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神游在教师用艺术语言编织的情理交融的境界中,在心目中得到美的滋润的时刻,潜移默化地记住并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

一、也是学生接受美的教育的最高层次。

在语文课堂上,语言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世界的重要手段,而教材内容的基调即主体,则是拨动学生感受美的心弦的主要因素。教师的心理活动应时时和课文的情感基调保持同步,否则,就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例如当讲授杨朔《海市》这篇布满新奇活泼、明朗基调的散文时,教师就必须以喜悦、欢快、清新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沉醉在更奇更有意思的人间海市之后,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这样既能完成教学计划,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课文的基调悲愤沉郁时,教师就应当以沉痛哀婉、慷慨激昂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在讲授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教师的心理动态随着文章基调的跌荡,时而哀婉沉痛,时而慷慨悲歌,时而愤怒控诉,情文并茂,感人至深,课堂上下自然会浑然一体,产生强烈的共鸣。说明文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清楚的条理性,教师讲授心情则应平稳、愉快;议论文短小精悍,逻辑性强,它或激昂,或深沉,或诙谐,教师心情也应随之或严肃,或沉思,或振奋。运用文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程序性,教师讲授时心情应朴实、正确、简练。
教师随课文内容基调而变化的课堂心理动态,通过教材,通过生动形象的意境语言传导给学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实现欲的产生,会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浅析。这种熟悉心理在课堂上体现为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那些他们自以为枯燥乏味的东西往往心不在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的甚至体现出抵制的情绪,或者是对老师讲的内容先觉得线人一新,有趣新鲜,则全神贯注,而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这种听课热情逐渐淡化,最后消失。教师要留意并理解学生的这种情感动态,采用以文传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语言艺术手段,缘情而变的心理态势,打开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讲授的内容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而获得知识,获得美的启迪。

二、融会贯通,挖掘革新教学论文

教师可采取非教学语言因素如衣饰、姿态、声调等,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以而把课文的体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所启迪的思想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革新教学论文。学生面对教材,都体现出接受的意向。他们想通过对课文的浏览阅读,不仅巩固提高字、词、句、段这些基础知识,而且挖掘出蕴含在课文里的深刻意韵。但由于个性、气质、素养的不同,自身水平的局限,以及文学作品的折光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一时不知如何进入课文,有的即使进入课文,面对字海茫茫,也无所适以。这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导航,通过声调、姿势的点拨,正音正字的指导,让学生在扫除字、词障碍、剖析句段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到茫茫字海中的灯塔,也就是篇章的重点关键部分,这些关键部分,往往是挖掘文章意韵的钥匙。例如讲授茅盾的《风景谈》一文,教师假如不指点学生认真感受作者用蕴藉的笔触描绘一幅幅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风景画,如进行中的骆驼队,月夜种地人的立体造型,桃园的特有风光,雕像一般的战士形象,等等,学生就很难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作者笔下的风景,是一种人类崇高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是中华的民族魂,是一种真正崇高永恒的精神境界。它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给子孙万代。这正是作品所蕴含的深意。同时挖掘出当今我国革新教学论文开放、经济建设中必须发扬光荣传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量的新意。再如阅读鲁迅短篇小说《药》时,教师必须认真浅析刑场、茶馆、坟场这些作为展开故事情节的场景,否则,学生就无法理解鲁迅采用双线结构的创造意图,也不可能对小说所反映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作用有所了解。
在语文课堂上,一方面,教师的心态随着教材讲授程序的进展而变化着,另一方面,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形成的心态也反馈给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的心态各有千秋,有的专心致志,与老师同步,心有灵犀一点通,有的则心猿意马、我行我素。教师要根据这些反馈,及时地调节心态,避免讲读时嚼得太烂,规定得太死,充分让学生自己思索,自作主张,发表见解,开扩革新教学论文,使不同步的沟通起来,同步的使之持续下去。在课堂上,教师的心态不论怎样变化,自始至终都应该用“情”字贯串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壤上。”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若无感情交流,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触,分散精神,也就谈不上融会贯通了。
语文课堂中“情”的构成,主要取决于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缘情而发的言词,但教师的衣饰、姿态、声调也是复合“情”的因素群。教师朴素、整洁、雅致的衣饰,以一个侧面体现了教师的内在情操,并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濡染。教师变化的眼神表情,挥舞的手势,抑扬抑扬的声调,更是情动于衷而形之于外的风采,这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很快形成兴奋的求知和迫切的学习需要。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动态是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两者的感知和思维意向回环交流。在这种双向的交流回环中,教学活动才能得以科学地进行,以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