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论角度谈生活化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5497 浏览:184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进展远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推动教学论文人的全面进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把语文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有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较差,兴趣不浓,整体语文水平偏低等等。其理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语文教学仅盯在几率教材上,阔别了生活的源泉,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以语文自身的特点来看,语文是一门最有内涵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同时,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诠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它和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可以说语文和生活是血肉相连,水融。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绝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联,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想境界。

一、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的课程论渊源

生活与学习似乎是不可分割的构成人的进展的两条轨迹。因此,长期以来,很多教育家都已留意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对此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很精辟的观点和论述。而这些观点和论述阐述也成为构建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论述基础和论述渊源。
我国先秦时期,主要的课程与教学论述散见于诸子百家的言论中。其中:儒家夸大以“六经”为主的课程内容,注重道德教育;法家夸大以“法制教育”为主的课程内容;道家夸大以“审美艺术教育”为主的课程内容;墨家则夸大以“劳动技能、科技知识”为主的课程内容。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几千年,而儒家的课程理念夸大的是形而上的“德”,忽视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因此以某种作用上来说,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正面论述基础。
与此同时,古希腊、罗马的教育家也提出了很多的课程理念,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其中包括斯巴达教育中的“军事体育教育”,雅典教育中提出的“七艺课程”等,古罗马设置了针对平民和贵族的不同课程内容。西方课程重自然科学和工具科学,把科学知识放在重要地位,关注了人的需要,夸大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即来自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这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发端。
直到宋明时期,在理学教育蓬勃进展之时,出现了另一个重要的学派——功利学派,以胡瑗为代表,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块:一是经义斋,讲授儒经;一是治事斋,讲授一些日常生活知识。自此确立了我国实用知识也是课程内容的理念。
关注学生生活,夸大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成熟时期应该是在近代西方课程论述进展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络夸大学校课程应注重儿童的天性,学校应是学生的欢快之家,人文化原则非常明显,其中的“欢快之家”就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形象的概括。
继此之后,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当时分科课程的缺陷,进一步提出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需要去设置课程,提出“经验课程”论。经验课程论以为,课程知识与学习者有着重要联系,提出以学习者的经验作为本质的课程观,并进一步提出实施课程的新的方式:课程应通过学生自主性的活动来展开完成,提倡恬动课程,并以学生的心理和经验为基础。而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经验,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至此,教学的生活化理念基本形成。
此外,美国的另一教育家基尔帕特里克于1918年创建了“设计教学法”。他夸大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发生关联,围绕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不足来组织教学内容,以中培养学生解决不足的能力。与此同时,前苏联的课程论述也有了较深入的进展。他们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课程概念系统,以及相应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其课程论述以学科课程论为基础,并对其进行进展和完善。我国的教育较多地借用了苏联方式,过于夸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忽视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夸大教学的生活化是课程人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而课程的人文化在当代西方的课程论述中得到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熟悉和宣传。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课程论,夸大学生的自我进展是课程的根本目的和核心任务。以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性课程论和以斯腾豪斯为代表的过程方式课程论都包含着人本主义精神,夸大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可能性,主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要。这些课程论述为教学生活化理念提供了坚实的论述基础。
综上所述,教学生活化一直都是教育家们普遍关注的不足,他们对此开展了深入的卓有成效的探讨。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上述探讨成果作为坚实的论述基础,是完全可行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1 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关注学科的知识技能练习,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策略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能力目标着眼于使学生具备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策略目标应夸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有利于其终身学习和进展的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着重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情感、基本态度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在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实验的语文教学中,必须牢牢围绕这个三维目标系统进行教学设计。只有体现这一理念,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的课程理念,就是教学目标生活化的最明确的佐证。因此,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可以说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先决条件。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主要载体。教学内容生活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材生活化。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所选内容应接近学生的生活,以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能够很轻易地找到联系教材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纽带,以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以目前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来看,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如《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端午日》等。但是,也有的内容所反映的时代离当代学生的生活太远,不轻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了。所谓教材的生活化处理,是指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普遍性的东西,这种普遍性的东西往往适用于不同时代的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