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在语文教学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33077 浏览:1557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摘要: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实施真正作用上的教学革新教学论文,浅析、探讨教学中的新情况和新不足,逐步革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然而,作为奋战在讲台上的我们,仅有热情是不够的。面对种种新生的思想和极具冲击力的种种声音,我们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静地思索,理性地对待,绝不能一味盲以,误人子弟。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曾有过一些盲以,有过一些困惑、思索和感受,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
作者先容:王跃,男,籍贯:贵州织金,1983年3月出生,现任职于贵州省织金县马场乡鸡场坝小学,语文教师,大专

一、如何引导学生“感悟”

新课程标准,夸大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尤其是汉语的习得规律。但是,感悟应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感悟是否能解决语文教学的一切不足?夸大感悟,还要不要“练习”?
有一段时间,阅读教学中我套用别人的经验,先让体感知课文,点几个语文基础强一点的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倾向,再让学生个人读、齐读一下课文或段落,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录像片断一放,最后提一两个不足让学生讨论几分钟,我来做一个无非是这个说得有道理,那个说得也正确的总结,一课就上完了。课后找学生谈心,学生说毫无收获。
这样上课不是曲解了“感悟”应有的内涵吗?那么,“感悟”的内涵是什么呢?感悟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些家境贫寒常被人看不起的学生可能会对鲁达重义轻财、劝善扬善的行为肃然起敬,而那些少数喜欢恃强凌弱的学生可能会以镇关西的惨死中吸取教训。这其中有自身的生活经验、感悟的直觉能力、阅读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索、探究、质疑,将感悟引向纵深。不仅要知道鲁达具有嫉恶如仇的传统美德,还要知道鲁达为何要用拳头而不是法律来惩办恶人,更要知道今天的我们面对纷争,还需不需要再用拳头去解决不足。
感悟只是阅读的低级阶段。阅读大多数不以满足于感悟为目的。高质量的阅读,尤其是创造性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仅有形象性的感受,没有理性的思索,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假如说,目前中考阅读命题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说明一般作用上的感悟只是阅读任务的一部分。仅仅依靠感悟,中考阅读题大多数是不能完成的。

二、怎样确定文本的地位

文本即通常所说的“课文”。推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已形成共鸣。但怎样确定文本的合适地位呢?是否文本由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下子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成了阅读教学引入话题的引子了呢?
我以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一条经验是应该继续和发扬的,即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通过阅读走进文章的内部世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文本作者对话。在这样的进去和出来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的传统经验和新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过去,只进去,不出来,是我们所否定的一种阅读行为,可现在极端淡化文本阅读的教学,则是根本不进去,不进入课文的内部世界,也就谈不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阅读时间不足,解读不够深入,缺少内在体验,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这样的课堂固然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实现的有效途径是丰富的语言实践。阅读课自然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艺教学论文课,而是在血肉饱满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的,语言活动是在一种“场”、一种情景中进行的,正是文本的有着,才使得这个情景、这个“场”得以呈现。排挤文本,淡化文本,能实现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吗?

三、教师在课堂上应起何种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已形成共鸣。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角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现在似乎很时兴教师做学生的尾巴,做课堂的主持人,起串联过渡的作用。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课改的精神?
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不能或不敢及时做出应有的反应,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更不用说什么点拔引导了。这一方面是教学机智不足,一方面也是自身内功的不足。而后者是更重要的不足。对话,已成为大家都接受的一个阅读教学理念。但作为一种阅读对策和阅读教学的理念的对话,不应理解为师生之间的一种问答,而应该是双方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评价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对话总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见识的条件下进行的。真要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不是简单的事情。连对方的思想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对话?教师除了参考书上的几句话,自己对文本没有一点见解,能和谁对话?用对话的理念指导阅读教学,这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阅读,要有自己的个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见识。假如教师备课时还只是以教学参考书上贩卖一点现成的东西,是无法和学生进行对话的。教师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恰当的评价,只晓得一味肯定,实际上是由于教师没有自己的个性解读作为基础。于是只能廉价歌颂,只能不着边际地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只能顾左右而言它。阅读教学的进展,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提出,阅读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比应试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假如不能苦练内功,就会暴露出更多更严重的不足。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但我们绝不可能因此退居“二线”,我们绝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失去属于自己的主体位置。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教师对学生应起到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效果,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教师要大胆做出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三点,只是我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索和感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