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有效性实践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8797 浏览:335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信息技术与师范语文教学的整合势在必行,整合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师生真正的双向互动,可以强化阅读教学效果,可以革新作文教学方式,可以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并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探讨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师范语文教学的整合必将带来语文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
关键词:信息技术师范语文课程整合对策方式有效性原则反思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

国外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专门努力”。而在我国,有探讨者在概括了课程整合内涵确当代扩展后指出,它实质上是“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探讨中心指出,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所谓计算机与学科整合,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去。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语文教育学等教育论述和学习论述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师资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实现信息技术与师范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对策方式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师范语文教学中,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学会阅读的学习工具,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师生交流的环境,换言之,它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原则

1.要适合
就整合的内容而言,即信息技术所涉及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要与语文课程内容符合,要与阅读教学的教与学的内容切合。
试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味觉。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赤瑞特拉又通过另一个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假如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自控能力并不是很好,上课专心程度也不够,假如单纯听老师讲解课文,很轻易感到厌倦。在语文课中投入信息技术能够把多种感官刺激进行综合运用,无疑对知识的吸收和不足的解决能起到相当好的效果。在语文的教学设计中,完全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即把演示文稿的放映、一段视频或音频文件的播放、文本文档的输出、学习资料的展示等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在教学内容需要的时候,以比较恰当的媒体形式展现,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牢牢捉住学生的思绪。
比如在讲授《祝福》这一课时,教师以电影《祝福》的片断为素材,以《二泉映月》乐曲为开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多角度设问中,点击鼠标,进入集文字、声音、图片、音乐、动画、资料等综合教学软件系统中,看到了江南小镇的新年、鲁四老爷的虚伪、祥林嫂的无助、“我”的不平……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主题。
对于那些节选自长篇小说中的课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比较适合的,由于这类文章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出场人物众多,各种人物联系比较复杂,以学生目前的阅读水平,确实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先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像《茶馆》、《雷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课文,都可以找到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在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进行浅析后,可以播放与这一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2.要适当
就信息技术运用的形式而言,即选用的信息技术要与所要呈现的语文课程内容、阅读教学内容非常贴切。这有两层意思:
一是采用的信息技术所呈现的文、图、音、色、视、动等方式,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锦上添花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应体现在如何突出重点、浅析难点上。教师要在突出课文的重点、化解课文难点的条件下,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同时正确取舍,不可面面俱到,这样才有助于学。尤其对学习难点借助信息技术在整合中发挥出上风,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方式。
如《古代服装及其他》,作者先是具体说明在封建社会中,服装和质料、颜色、花饰有种种的讲究,而后再说明之所以有这种讲究的理由,然后又推及到居住的屋子和使用的交通工具,把古代的服装及其他诸物与封建礼制之间的关联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一种由果溯因、由表及里的逻辑联系。以局部看,作者一开始就提出“衣裳的质料、颜色和花饰又有极大的讲究,不能随便穿”,然后以“质料”“颜色”“花饰”三个方面加以分说。那么在封建社会中这些服装和质料、颜色、花饰有种种的讲究,具体的内容是那些?我国历朝历代的衣饰是怎样变化的,怎样区分等级的?为了讲清这些不足,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每个朝代文官、武官的衣饰图片,让学生来看,这样这些不足就很轻易解决了。以这一点来说,信息技术所起到的效果是以往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
二是整合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次数与频率要适度。这也是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不足。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有的老师则把自己的所有教学内容都做成多媒体课件,自己就坐在电脑桌旁来操纵,讲到一个内容就点一下鼠标,一节课下来自己成了电脑操纵员。只注重预设而忽略天生,师生之间缺少了互动,不但拉开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间隔,也缺少了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大忌。
3.要适时
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并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讲究适合时宜。以教学过程来看,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捉住三个阶段:一是课程开始时,二是课程进行中,三是课程结束时。具体说就是上课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兴奋点捉住,这对整堂课很重要;在课程进行中媒体的运用是让学生在对课程的“新鲜感”过后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这是在学习高峰期的适时补充,加深理解。运用的实际不同,起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这要视教学目标而定。
适合、适当、适时分别对应于合适的内容、形式、时机,教师要力求三方面有机整合。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更夸大的是一种“交际”,而这种“交际”实际上正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便体现为师生间的互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假如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材。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转变这一弊端,实现师生间真正的教学互动呢?
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角色转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以提供者和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探讨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练习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靠性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推动教学论文者,教师以前台走到了后台。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