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4658 浏览:119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革新教学论文意识的高级脑力活动。它既有赖于个人的知识经验,又离不开基本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结合教学内容,贯串于教学始终,才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不断得到培养、进展。
1.激励质疑、引导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古今中外,对质疑重要量的论述很多。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宋代哲学家张载也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今人顾颉刚先生说得好:“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之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这就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不谋而合:“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眼前出现疑问。假如能做到这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以为:“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要激励学生质疑,更要引导学生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去引导学生质疑呢?
1.1引导学生在思维内容的凝聚点上质疑。作者在行文叙事的时候,常常把满腔感情凝聚到一两句话上,形成思想内容的焦点。这些焦点,往往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一把钥匙,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质疑,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中有一个很出色的段落:
我这时忽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这是这篇课文思想内容的凝聚点。通过老师的引导,有的同学质疑说:“车夫的后影刹时高大了”。“高大的含义是什么?以哪些地方看出他的”高大“?”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小”的含义是什么?以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小”?这些不足的提出就使这一疑点和全文内容连接起来了,使学生立足一点,放眼全文。
1.2引导学生在貌似矛盾的关键点质疑。有些课文看似前后矛盾,而这种故意设置的矛盾往往是作者思想深刻之处,也是学生轻易产生疑惑之处。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结尾有这样一句相互矛盾的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针对这一矛盾,引导学生质疑:“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通过质疑,引导学生以更深层次上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可以说是点到了要害处。
1.3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闪光点质疑。在课文里,常常有些语句熠熠闪光,这些语句凝聚着作者的感情力和理解力,是作者千锤百炼之所得,这就是“闪光点”。质疑可使学生对“闪光点”情有独钟,意有所会。如杨溯的散文《荔枝蜜》中的一段: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显然,作者写这段话时是动情的。捉住这个动情点引导学生质疑:“颤“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不禁一颤”?“颤“字流入笔真个是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质疑,使学生对小蜜蜂短暂的生命所显示的作用和价值的领悟。通过引导,以养成学生”有疑必思,有惑必问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原则
注入式教学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启发式教学则相反。很多探讨表明,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最好的课堂教学策略,它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更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有利于推动教学论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更加融洽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思索乐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于这段话,朱熹有过精辟的注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得主动,而且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如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中有一句子:“将以下骑送迎。”课文的注释是:大将及属下的军官都骑着马送迎(天子)。但这句话历来有歧义。请大家想想,这句话还有什么解释?很快,学生提出不同的理解:把“骑”作名词,读作“ji”,把“下骑”作一个词组,全句解作“大将用下马步行方式迎送天子。”这两种解释哪一种更好?老师要求双方展开讨论。于是学生分成两派,甲派以为书上的解释是正确的,乙派则相反,以为这样理解不能和下文的“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相照应。由于步行送迎,表明戒备松弛,敌人袭击时便无法应战,必然只能当俘虏。甲派的学生不服气,但一时又找不出反驳的充足理由,显出一种“愤悱”的情状。这是老师出面点拨说:“乙派同学是以下文找根据的,甲派同学不妨以上文找找,天子是怎样入军营的?”
生:“直驰入”
师:“不错,‘驰’怎么解释?”
生:“车马飞跑叫驰”
师:“和那句话的理解有什么联系”
生:“既然天子和他的随以是坐着车和骑着马直接驰进驰出的,送迎的人就不可能徒步走,由于赶不上。所以,乙派的理解是错误的。”
师:“有道理,但又怎样理解‘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这个不足呢?”同学们愣住了。
师:“你们可以把文帝进入霸上、棘门军营的情况与进入细柳营情况比较一下,浅析一下文帝评论两类军营的着眼点,也就是文帝以什么为大条件,得出‘可袭而虏’以及不得犯这两种不同的结论?”
生:“文帝进入霸上和棘门军营是直驰进去的,毫无阻拦,且大将军带领下属军官离开岗位来迎送天子,这就造成防备上的松弛,给敌人以袭击的机会;而入细柳营却不同,规定‘营中不得驱驰’,所以天子进出只能‘按辔徐行’,大将军不但没有跑出来迎送,且依然保持战备状态,对天子行礼还拿着兵器。这样严密的防守,敌人自然就无机可乘了。因此,会不会‘可袭而虏’,不在于骑着马或步行来送迎,而是看整个军营的管理制度和防卫情况,这是文帝的着眼点。”于是大家一致同意甲派的理解。
这次讨论花去约十分钟。假如由老师“注入”,大概只要三分钟便能解决不足。用启发式教学表面上虽花时多,但效果则迥然不同。
3.扩展阅读、广蓄知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基础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又是以已有知识为,其活动要依靠于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较宽的知识面,这些都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同时,思维心理学的探讨表明:思维能力要靠思维材料——感性的或理性的材料来进行练习,感性和理性的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庄子》篇中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其芥为舟。”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思维与知识的联系。于漪老师也以为储存知识愈丰富愈有价值,愈能推动教学论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由于人的“知识量”与其“浅析不足、解决不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就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因此,学生除了必须把握好以语文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把“触须”伸展到教材以外的知识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如开辟班级图书角,自办手抄小报,每周先容一本新书等策略,使学生以多渠道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趣。提高语文活动过程中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以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4.加强教师论述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桥梁
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作为教师应加强教师论述修养、更新教育观念,自身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美国学者史密斯以为,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策略的教师。托兰斯的探讨也发现,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测验中的成绩与学生的创造性写作能力之间有着着一定的正相关,这表明教师创造性高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严格纪律、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讨的课堂气氛,对喜欢质疑、喜欢提“怪”不足,回答不足超越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超越教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其次是要有科学的教学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进展,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推动教学论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进展,要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学生主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系统练习过程,但只要我们真正对此加以重视,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科学练习,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只是我的一点浅见。
收稿日期:2012-01-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