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6324 浏览:22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作者之间荡漾起心灵共鸣,学生会自然放飞想象的翅膀,个性得到张扬。
基于这个熟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现结合《最大的麦穗》教学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引趣,直奔主题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苏格拉底图片导入课题: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对这个不足大家议论纷纷,互相交流自己课前获取的信息,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
畅所欲言,师生对话,疑问是思维的开始,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在轻松愉快的良好氛围中明确了探讨的主题。

二、批注课文,引谈感受

我接着指着课件问:同学们,夏天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古人说: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你们看,阳光四溅的午后,金灿灿的麦田流光溢彩,颗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挂在麦秆上,多引人注目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带着他的弟子们来摘麦穗了。不过,他可是有要求的,你还记得他的要求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1~6自然段,找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要求,用读写圈画的策略,在书旁将自己思索的不足和心得做出批注。也可以以文中找出依据,看看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课文字里行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琢磨、品味,引导学生批注文本,是落实学生和文本的有效形式之一。学生边阅读边批注,让他们去思索,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看不足,这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引导:本篇课文,你们以为苏格拉底的聪明最先体现在哪里?
学生或三三两两自主组合,或轻声读画,或高声朗读,或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以教材文本为,沉浸在自我探讨、自我发现的喜悦中。他们以自己的批注“成果”为话题。教师也介入到学生活动中与他们一块争辩,一起读书,共同思索,最后一致以为苏格拉底的聪明最先体现在把课堂搬到了麦地里。

三、自主探究、自主感悟

交流讨论:苏格拉底不愧为一位大学者,固然只讲了三次话,可大家以为他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结合生活实际,我们适当给他的每句话加上一些提示语,感受他说话时的语言、表情、动作、神态,感受他说话的动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形成的过程”。根据文本特点,设计了这个练习,在研读这种课堂方式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提问后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索、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一边放慢了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一边降低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有了这个环节,学生读的时候更带劲,更过瘾,他们完全还原了人物当时的所见、所想、所感,他们的情感在这期间孕育、升腾、进展。在吸收、想象、朗读的基础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了,说得准了,读得好了,甚至围绕这个情景说一段话时,把自己的联想和感受表达了出来,他们也用上了课文语言,也用上了自己的话。由积累到表达,这是感悟体验的过程,语感形成的过程,革新教学论文学习的过程。老师能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使每个进展水平有差别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革新教学论文意识和阅读能力,既调动了学生说的,又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地读书,更将读、说、写三者有机结合,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只要牢牢地扣住“课标”,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变得会思索,会表达,会写作,课堂更布满情趣和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