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课堂教学打造一份“静”界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33560 浏览:1557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实在一节真正的优质课不只是那些优秀生的舞台,不是只有热闹就足够了,还需要同学们静下心来倾听。由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静听不仅是他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还是他真正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美的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语文课堂不管是听老师的泛读,还是听配乐朗读,还是欣赏一些高雅的音乐乃至听学生的发言或者讨论,都是一个在不断接受新知,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过程。另一方面课堂上让学生静听,还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在语文上有很多的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很多的感悟、心灵的抨击不是学生讨论就能够获得的,而更多的是应该立足于自主体验的层面上进行感悟和思索。如在教《二泉映月》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听名曲《二泉映月》,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来感悟阿炳对生活的抗争,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最后就是静思。在现在的很多课堂上,老师为了追求动感课堂,为了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了体现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往往刚刚提出一个不足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不到几分钟就问“谁知道答案?”、“谁能够大胆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完全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索空间,殊不知这样学生答出的答案往往是在不太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随意回答出来的。即便是有些优秀的学生能够很透彻地把答案思索出来,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还处于一种思索阶段的时候别的同学就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他们就只能充当毫无作用的“旁听者”,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学习,长此以往还会打消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懒惰的情绪,懒于思索,懒于学习。有的甚至会打断其他同学的思索。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当一个老师提出不足的时候,他至少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索。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把不足想透彻。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智力进展是不一样的,在我们这样的大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同学,所以老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智力进展。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不足的时候,老师可以换一种口气来问,如“请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请同学们独立地思索一下”……给学生一定的思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慢慢地思索,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做到自主的学习,那样才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静是一种境界,宁静以致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那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也需要静,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种“静”界,让学生在静中品读、静中倾听、静中思索,在静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苏]苏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倡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朱芒芒.新课程理念下的革新教学论文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胡晓.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反思与倡议[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5]王昆斌.倾听:语文新课堂的理想追求[J].陕西教育,2006,(3).
[6]于海港.“静思默想”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7,(12).
[7]徐学妹.语文教学中的静思默想[J].教育科研论坛,2006,(1).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