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析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主导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14274 浏览:598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伴随人的终身,在阅读中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构建学生的心灵家园。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的重要,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共识。

一、教师也是一个阅读主体

大家都同意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应该说教师也是一个阅读主体,目前,教师的阅读主体地位未被重视。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涉及三个层次的对话: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二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三是教师就文本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这三个层次中,目的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会阅读,但前提是教师应该先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先与文本对话,先与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否则,你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能就文本和学生进行对话?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魏书生过说:一个教师自己先学会做人,第二是教会学生做人,第三是教学。教师阅读的重要在于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加深文字阅读的规律性认识,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一个没有阅读习惯,没有阅读实践的教师指导学生的阅读,就如同没有下过水的人教人游泳。

二、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另一角色是教练,而不是一个讲师、学者”,教师上课不是展示自己,而是忘掉自己,和学生一起学,帮助学生学。阅读教学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体验、疑问向教师请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分成若干小问题步步紧逼,向学生追问,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
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分析过多,学生读得太少,感悟太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人,是演员,教师只是组织者,导演,而不是扮演裁判官的角色,当然,突出学生自主意识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笔者做法如下:

(一)创设专题阅读情境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创设一种专题阅读情境。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家长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阅读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的参与。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这种专题阅读情境,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的阅读,检索、发现、体验,对大量语言信息采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做了这样的尝试:每周有专门的阅读课;二、利用教材中每个单元后的语文专题进行专题阅读;学生自由选择文本,教师定期组织读书心得报告会和“我读、我快乐”手抄报等活动。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阅读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二)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因此教师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敢于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阅读教学中个性差异表现是一种常态。尊重个性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读书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文学的对话,是一种个体生命运动。每个阅读个体的生命内蕴是不同的,阅读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和“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和精神上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时刻意识到不要人为地将阅读过程设立种种规范,扼杀阅读主体的阅读兴趣,不要把阅读教学搞成训练之学、应试之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实阅读教学第一要务就是让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内在的持久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就会让他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有此乐趣,就会有更丰富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层次的读物,自有阅读,自主地做笔记,当然允许自由选择并不排斥推荐。教师还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对学生阅读个性和阅读能力上的差异持宽容态度,要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阅读个体差异,也就开始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平等对话。

(三)重视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排斥学法的指导,修订后的《语文标准》中强调:在语文学习中,重视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注意“机”和“度”二字,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告诉我们指导的最佳时机是在学生“愤悱状态”,在“愤悱状态”时,学生对教师的指导需求最强烈,效果最佳。
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读之前,或读之后,思之前给学生进行分析,这就是没抓住时机,这时候的分析无论如何精辟、精彩,都意义不大,而在“愤悱状态”时的点拨就会让学生豁然开朗,有一种柳暗花明之感,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再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把握点拨的“机”,点拨的度也就容易把握了,其基本原则是不能用“教”代替“引”,魏书生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一定不要做。教师切忌越俎代庖,要允许学生在读中感悟时存在差异,体现个性。点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