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8427 浏览:825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我调节学习是近些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它源于美国二十世纪的三次教育改革。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来的,但是研究者们的视角不同,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但他们对自我调节学习本质的理解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即都以为|教育论文网|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由认知、动机、行为、环境等多种因素介入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相信对学习过程进行调节控制有利于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效果的提高,并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意志努力;学习者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念确立明确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监控行为过程,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认知、动机和行为等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在最具代表性的七种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中,以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影响最大。本实验研究就是在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在归纳了当今最具影响的七种自我调节学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先容了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该理论以为|教育论文网|,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人、环境和行为三个因素交互影响的过程。本文先容了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模型:Zimmerman的三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型(Self-RegulationEmpowermentProgram—简称SREP理论)和Pintrich的四阶段自我调节学习理论(fourphaseorSelf-RegulatedLearning—简称SRL理论)。本研究在考察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Zimmerman的三阶段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高中物理自我调节学习干涉方案》,将其应用到了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干涉练习中;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目前自我调节学习现状及不足,分析了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特点,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假设;第三部分包含了两个实验研究,首先是对本实验丈量|教学论文网|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问卷即《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青少年版)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丈量|教学论文网|学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文的干涉研究。我们对干涉练习制订了详实的程序,以河北石家庄市第24中学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的学生为被试,实施了为期13周的自我调节学习干涉练习;第四部分运用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笔者在第五部分将实验研究的结果和高中物理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地结合,把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练习方案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和物理学业成绩以及本实验对不同水平、男女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学科迁移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本文最后的第六部分中概括出如下的研究结论:1.高中生被试的实验数据支持包括自我效能感、任务价值、考试焦虑、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的五维度自我调节学习模型;2.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青少年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分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可以作为丈量|教学论文网|我国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有效工具;3.本实验在结合了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之后,对高中一年级学生所进行的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练习方案,能明显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内在价值、认知策略和调节策略这几个维度上;4.实验实施之后,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说明高一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他们物理学业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本实验所采用的练习方案,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影响大于优等生;6.本实验所采用的练习方案,对高一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对女生的影响明显大于男生。7.本实验所采用的练习方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的迁移效果并未达到明显水平。【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干涉练习物理高一学生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Abstract6-13引言13-14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4-291自我调节学习理论14-171.1自我调节学习的定义14-151.1.1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产生背景141.1.2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界定14-151.2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15-171.2.1自我言语指导观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151.2.2行为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15-161.2.3现象学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161.2.4意志论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161.2.5社会建构主义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161.2.6信息加工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16-171.2.7社会认知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172社会认知观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先容17-292.1社会认知自我调节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17-182.2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架构18-192.3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方法和丈量|教学论文网|19-202.4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20-222.4.1个人因素20-212.4.2行为因素21-222.4.3环境因素222.5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模型22-292.5.1Zimmerman的SREP循环模型23-252.5.2Pintrich的SRL自我调节学习模型25-272.5.3SREP模型和SRL模型的比较27-29第二部分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29-331问题的提出29-311.1国内对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29-301.2本次研究选择高中物理学科的原因30-311.2.1实验者本人的原因301.2.2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301.2.3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特点30-312本研究拟研究的主要问题313本研究的意义31-333.1本研究的理论意义313.2本研究的现实意义31-33第三部分实证研究33-45研究Ⅰ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问卷的修订33-411研究目的332研究假设333猜测问卷的结构和丈量|教学论文网|指标分析33-383.1问卷的修订33-343.1.1文献查阅33-343.1.2研究对象343.2猜测研究结果分析34-383.2.1项目分析34-353.2.2探索性因素分析35-373.2.3信度分析37-384修订后问卷的结构与丈量|教学论文网|指标分析38-394.1研究对象384.2结构效度分析384.3内部结构一致性38-394.4信度分析395修订后的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动机与策略问卷的内容39-406小结40-41研究Ⅱ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干涉实验研究41-451研究目的412研究假设413研究方法41-423.1实验设计413.2被试选取41-423.3研究工具423.3.1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卷423.3.2实验班学生对练习的自我评价问卷424研究程序42-444.1实验前的准备阶段42-434.1.1干涉练习方案的设计42-434.1.2实验教师的培训434.2实验的前测434.3实验实施过程43-444.3.1实验的两种干涉水平43-444.3.2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444.4实验的后测445对无关变量的控制446实验结果的处理44-45第四部分研究结果与分析45-521两组前测差异比较452实验效果分析45-502.1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45-462.2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结果的检验及分析46-472.3实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47-482.4实验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48-492.5自我调节学习干涉练习对学生物理学业成绩的影响49-502.5.1实验后,控制班与实验班物理学业成绩的比较492.5.2物理学业成绩与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49-502.6实验组学生对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练习的自我评价503学科迁移效果分析50-52第五部分讨论52-591本实验对提高高一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影响效果52-532本实验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效果53-543本实验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效果54-554在本实验条件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探讨555在本实验条件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科迁移效果探讨556部分实验假设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55-567实验的反思56-597.1实验的不足之处56-577.2实验的局限性577.3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建议57-59第六部分研究结论59-601自我调节学习问卷的修订592干涉研究59-60参考文献60-67附录67-70后记(致谢)70-72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