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34876 浏览:1591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现今社会,具有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已成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协作学习;合作精神;能力培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各种有用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驱力,
也成为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充当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积极利用数学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通过亲身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合作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景:合作、竞争和个人的学习,其中最佳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著名合作学习理论家约翰逊等人指出:合作学习是三种学习情景中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的问题情境。如: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后,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老师不讲,只用线绳围一围长方形纸板的一周,然后,让学生分组研究求绳长的方法,让学生踊跃参加,各显其能,有的量,有的想,一会儿就想出好几种计算方法,而且各自主动介绍所用方法的道理。讲的同学很认真,有讲解,有操作;听的同学很用心,有验证,有质疑。就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很快地掌握了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发挥自己创造性的场所。

二、科学分工,让学生有效学习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为此,我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了细致地研究设计。首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对学生保密),把学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和丙级人数各是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余为乙级。其次,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采用学生双向选择与教师适当调配相结合的方法,组成由甲级、丙级学生各一个,乙级学生两个的合作小组。最后,选举小组长,并给自己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如“神龙队”、“霹雳队”等,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在合作中,小组内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如操作者、记录者、报告者、检查者等等,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不定期轮换,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

三、巧设练习,让学生善于合作

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合作能力后,教师还应在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中巧设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善于合作。

1.巧设开放题

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能力存在着差异,他
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往往不同,因此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探讨,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与他人合作。

2.巧用实践题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渗透教学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又由于在实践应用时往往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还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合作。
例如:上完八年级“数据的描述”一章后,我安排学生开展了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走进社区了解物价上涨情况,特别是肉价的上涨情况,将调查的数据汇总制成统计图表,并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物价上涨幅度。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

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可源于:毕业www.618jyw.com
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第一,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二,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地观察。第

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善于发挥“导演和策划功能”,利用各种学习活动,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培
养,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思维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有效养成。因此,作为新课程目标的实践者,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树立,善于利用教师、学生、课堂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10.
(作者单位 河南省伊川县教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