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扎根培养数感,让数感在思维意识中扎根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2411 浏览:1473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感就是对数的敏锐感受力. 在对数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在头脑中内化成为驾驭数的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与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 它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解释与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与空间形式. 所以,有人说数感是衡量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标尺.

一、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它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师应树立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材实质,更具儿童认知规律与教学的需要,大胆挖掘教材、补充教材、创新教材、利用教材. 现在使用的教材实验性强,其中有很多现成的能训练数感的题材,也有很多隐含着的题材. 因此,教师要认真地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既要好好利用现成的题材,也要仔细挖掘隐含着的题材. 例如:课本中有一幅“百羊图”,可以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图上有多少只羊,然后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都可以. 有的学生是先数出一堆,然后看看像这源于:论文发表网www.618jyw.com
样的有几堆. 又如:在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教材中有先圈十,再填数的练习. 有时为了确保正确,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先一个一个数到十,再圈起来. 这样,从表面上看正确率是提高了,但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先按群计数,快速圈出十个,再通过数个数来调整. 这样做速度虽然慢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圈十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课本中这样的练习还有很多,这样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正确运用估算,培养学生数感意识

估算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算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数学学习中应用得也较多,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使他们拥有敏锐的数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估算在发展学生的数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致的结果,设法找到答案. 教师绝不能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那样不利于学生数感的形成. 例如:一套故事书有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钱?虽然教材中只列出了口算和竖式计算两种方法,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可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结果. 学生至少可估算出12 ≈ 10,10 × 24 = 240,结果大于240. 这样在计算前进行了估算,估计出了大致的结果,学生在口算、竖式计算时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又如: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同样,让学生先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19 ≈ 20,20 × 20 = 400,结果小于400. 如果竖式计算的结果比200少,或比400多,学生就会主动发现答案是错误的.

三、设计具体情境,在情境中体会数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后,我们用了大量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即将数学寓于精心设置的具体情境中的尝试. 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和20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又处处存在有关比较两数大小关系的实际问题,并且学生已经处理过这样的问题,积累了这方面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自然而然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能够自己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如:在比较38和46的大小关系时,鼓励学生将自己思考后的想法讲出来,有的学生会这样想:38不满40,而46超过40,而有的学生是按照数的排列顺序来比较的,38排46的前面. 所以38比46小,只要他们有合理的解释,都应加以肯定. 在学生比较出38和46的大小后,还要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回忆起“>”和“<”. 在学生认识了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数间的关系,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之一. 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己去体会,“少些”、“少得多”是相对的,在100以内数的范围,52比98少得多,而在万以内数的范围可能只是少些. 因此,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是很关键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在探索中强化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 它源于生活,并将优化生活. 因此,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生动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去主动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例如:在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时,对“1个整体”应多提供学生生活实际中熟悉的材料,如一块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的纸、一条线段……到银行存款、取款,观看利率表,来感受1%,2.4%利息的估算;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 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学生大脑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数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只是心灵的感受,是个体大脑的意识活动,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数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多感受、多体验、多实际应用等,促使学生多接触数、多了解数、多思考数,从而能够正确地把握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