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山林》和《春之采》之浅析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24517 浏览:1087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钢琴协奏曲是近百年来才开始为我国音乐家所熟悉和运用的外来形式。交响性音乐思维的引进,为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的结合开辟了新的途径。中国最早的钢琴协奏曲作品是江文也先生于30年代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自此,掀开了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的篇章。尤其80年代以来,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成怒放之势。其中,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和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以其严密的音乐逻辑,讲究的整体布局,全新的音乐气质而堪称佳作。它们汲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营养,继续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传统,呈现出表现形式上的融合与革新。但在实际演奏与教学中,这两部作品被采用得很少。如何更好地使作曲家的艺术精品得以充分展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对这两部钢琴协奏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以推广优秀的钢琴作品,同时也为演奏与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将采用文献法、列举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概况二钢琴协奏曲《山林》、《春之采》的音乐本体分析三钢琴协奏曲《山林》、《春之采》的美学内涵四从《山林》、《春之采》看中国钢琴协奏曲之民族化【关键词】:钢琴协奏曲音乐本体分析美学内涵民族化
【论文提纲】:独创性声明2-3摘要3-4Abstract4-5正文目录5-6一、绪论6-7二、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概况7-8三、钢琴协奏曲《山林》与《春之采》的音乐本体分析8-40(一)作者简介8-9(二)曲式结构9-14(三)旋律特点14-19(四)多声结构19-25(五)配器25-40四、《山林》与《春之采》的美学内涵40-43(一)时代气味40-41(二)民族风格41-43五、从《山林》和《春之采》看中国钢琴协奏曲之民族化43-46(一)旋律43-44(二)多声思维44-45(三)钢琴技巧45-46(四)美学内涵46六、结语46-48注释48-49参考文献49-51后记5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