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5739 浏览:17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青年人才培养的关键,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忠实接班人的重任,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党中心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和攻坚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式|教育论文范文|、就业方式的深刻变革和调整,人们的思想意识、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社会环境的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教育模式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凸显的同时,专业社会工作却由于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手段使其在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时具有独特上风,如:人本性、实务性、资源整合性等。本研究主要通过探索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此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专业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转变,从单纯的教育人转变为全面的帮助人、教育人、培养人;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具体来说,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能使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更加科学的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规律;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则能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和发展,同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工作方法的引入能有效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先容了研究的界定、研究的意义、文献研究现状和实践演进、研究路线和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表现及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比较薄弱;二是知行不-社会责任感缺乏,公民意识有待提高;三是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受到教育模式和受教育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三部分:专业社会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上风。根据专业社会工作特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专业社会工作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具有人本性、实务性、教育模式资源整合性及灵活性等上风,同时专业社会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契合性。第四部分:专业社会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策略部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专业社会工作理念的运用;其次,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最后,通过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保证专业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第五部分:结束语。总结全文,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关键词】:专业社会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91导论9-171.1研究界定9-111.1.1问题的提出和界定9-101.1.2相关概念10-111.2研究的意义11-121.3相关研究现状及实践演进12-151.3.1现有理论研究12-141.3.2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演进14-151.4研究方法和路线15-161.4.1研究方法15-161.4.2研究路线161.5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16-17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表现及原因17-24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表现17-192.1.1政治意识较为淡薄17-182.1.2知行不一,社会责任感弱,公民意识有待加强182.1.3心理素质普遍较差18-192.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19-242.2.1社会环境的影响20-212.2.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与新形势相适应21-232.2.3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认同甚至回避23-243专业社会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上风24-273.1人本性243.2实务性24-253.3教育模式的整合性、灵活性253.4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契合性25-274专业社会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27-414.1引入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转变27-324.1.1"人本主义"理念的引入27-294.1.2"助人自助"理念的引入29-304.1.3"上风视角"理念的引入30-324.2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型32-404.2.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32-344.2.2小组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34-384.2.3社区社会工作方法的引入38-404.3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化和制度化建设,保证引入社会工作的可行性40-415结束语41-42参考文献42-44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44-45致谢45-4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