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4138 浏览:122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代教学理念,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现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才能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把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阅读作为最重要的环节,把练习学生的语感当作最首要的任务。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现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受到审美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文观,练习语感,不断提高实际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而不能剥夺学生作为一个读者应有的权利。
以突显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透过文字,使“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实现语言形式、思想感情、生活体验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必须把学生对文章的自主阅读作为最重要的环节,必须把练习学生的语感当作最首要的任务。为此,我以为必须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夸大突出学生“读”的实践活动。

阅读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夸大突出学生的“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总之要多读、反复读,读熟,甚至会背。在读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理解、评判、积累:在读的实践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在读的实践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真正读懂课文。只有真正读懂了课文,才有条件去把握文意,品味语言,鉴赏评价;只有真正读懂了课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才有实在的作用、充实的内容、丰富的意蕴:只有真正读懂了课文,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才有基础!
让学生“读”,是进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重视和善于给学生以阅读技能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朗读的技能实践,去体验情感,培养语感,获得美感,并不断积累语汇,并在语言运用中模仿练习这些精妙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艺教学论文。

(二)要大力倡导诵读。

对课本中那些经典的文章,特别是历经时间检验的名家名篇,应提倡学生反复朗读。继而加以背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学生背诵诗文不得少于80篇。这种诵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语感形成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知识性的东西只是背诵一些名词术语、定义,而不能充分理解和运用,死记硬背是有害的,当然应加以反对。而文章的好处往往不是别人讲出来的,而是自己感受出来的。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培养语感,就不能只让他们听讲笔记,还必须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就是反复诵读的结果。书读得越熟练,越能达到朱熹所说“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

(三)要切实做好阅读策略的指导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不是放羊式的阅读、无意识的阅读:主动而有效的阅读必须有正确的策略为指导。
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抓重点。。捉住标志性词如统摄词、称代词、勾连词、反复出现的词等。其次,要指导学生树立单元意识。要把握一个单元的单元主题和学习重点,学会联系与比较,明确本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第三,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不断增强语感。第四,要指导学生学会把粗读和精读结合起来。有的文章只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有的文章却要寻章摘句,圈点批注,细心揣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充分发挥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的作用为学生的阅读服务。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独立的阅读探究。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每课3-4道题目,一般呈现为这样几个层次;①整体感知课文;②语言揣摩品味运用;③多解创意:④记忆积累。四个层次既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特点,也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总之,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四)要提倡广泛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谢象贤也曾说过:“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的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沉淀。”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既然连手感、乐感的形成都离不开大量的观剑、操曲的实践,那么学生对于语言的感觉感悟,自然更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绝非教师的讲解所能完成。“书是人类思想的家园”,要学好语文,形成语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就要提倡多读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教育部推荐的部分书目,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推荐一些可读性强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倡议”中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再者,“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有书本语文、生活语文、环境语文、声像语文等。因此,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会时时观察,时时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其作用正如富兰克林所说:“阅读使人充实。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解。”不读书,谈不上积累,更没有感悟:没有感悟。哪来语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感之形成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积淀的秘密在于学生反复而广泛的言语体验,积淀的秘密还在于学生反复而广泛的言语实践。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既“人乎其中”,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碰撞产生共鸣,又要“出乎其外”,在体味中感受深化,才能真正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都有知有感。以个体的审美经验体验作品,进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