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角色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6161 浏览:211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指出:“一个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我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留意采用启发式教学,弱化讲台“表演式”的讲课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索,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大胆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革新教学论文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小学生善于想象的上风

小学生思维尚未定型,对事物有着千奇百怪的看法,假如一味采用“填鸭式”授课方式,势必使其丰富的思维趋于萎缩,失去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相反,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假如充分利用这一上风,引导其主动思索,并因势利导,则形成的知识将会更加透彻并难以磨灭。小学生的思维多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策略上,特别要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如: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我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②由于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运动会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王老师到别的学校听课去了……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④下午参加英语小组活动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碰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
情境一经设立,便引起学生们五花八门的议论,成熟的、不成熟的,大家都迫不急待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这说明情境的设立捉住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们对这个不足有了独立的思索。这个过程自然而不露痕迹,应该是成功的第一步。

二、精心引入,牢牢把握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

有了良好的讨论氛围,笔者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们。首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看看大家都有哪些好的倡议。有了良好的表达渠道,学生们不再叽叽喳喳了,而是静下心来听别的同学回答不足,假如回答得不够全面,有的同学就会站起来反对或者补充。我则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学生们发言。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这样的讨论发言进行几轮后,结果也就明了了。这个过程的好处在于,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思索的环境中,并且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谜语,或以质疑引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一课时,用谜语导入:“眼睛大又圆,胡子长又长,白天睡大觉,夜晚捉老鼠。”学生很轻易猜出答案是小花猫。笔者接着告诉大家: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猫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学本领》,并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在讲故事之前,笔者有意让学生质疑来激发孩子们听的需求,问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带着不足听故事。小猫和谁学本领?小猫怎么学本领?小猫在哪学本领?小猫学了什么本领?孩子们带着这些不足去听故事,就会留意捕捉与不足相关的故事情节,听的时候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

三、适时点拨,强化学生对知识永不磨灭的记忆

教师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甘当“配角”,并不意味着不起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是起到了“刀刃”上,起到了“点子”上。换而言之,教师还是这个课堂的引导者、把握者,其高明之处在于有意让学生自主探寻不足的答案,自然而不生硬。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假如出现争执或者意见不统一,就需要教师及时出面点拨。还是以《打电话》一课为例,在所设情境下,笔者又稍作引导:假如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终极使意见统一,达到了教学目的。实践证实,利用这种策略进行授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序、自然且牢固,在授课一个月后的随机测验中,掌握了这一课内容的同学达到了100。
笔者以为,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介入者和引导者,但不应该是主体,否则,教学就会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还思维以自由,对学生们来说,就是一种真正作用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