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大班额学习活动设计相关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28423 浏览:1314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找准切入点,是学习活动设计的

1.分组,协调进展。在学情的上,将学生分成优等生、学困生、普通生三大类,对普通生又分上、中、下三小类,把学生搭配,优等生与上、中、下搭配,学困生与上、中、下搭配,每次活动时,分配合作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以优带差,进展。
2.加工教材,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如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将一块糖分给2个人、4个人、8个人……让学生感知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的经验,还直观地感知“1”里面有2分之1,4分之1,8分之1,渗透了“整体”思想,为认识分数做了巧妙的伏笔。

二、活动设计服务学习数学

1.活动情境的创设要恰到好处。如教学《分数的性质》时,我精心创设了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妈妈将一块蛋糕平均切成3块,给弟弟1块,弟弟嚷着说太少了,妈妈就把蛋糕平均分成6块,给弟弟2块,弟弟还不,妈妈将蛋糕平均切成9块,给弟弟3块,这下弟弟乐坏了。同学们也哈哈大笑,同学们的笑声,顺利引出了3分之1等于6分之2等于9分之3。
2.活动的创设要有浓厚的数学味。教学《垂直与平行》一课的开始,老师出示两根木棒,扔在地上,让学生猜测两根木棒落地后的位置联系。引导学生以白纸为,画出的猜测。以此引入新课,这样的活动创设简洁明快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殿堂里。
3.引领,预设之外的情境。教学生成的进展变化不和预设完全相同,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被设计的预案所奴役,要抓住学生即时生成的所思所想,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预设,以而为沉重的个性化活动和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更大的空间。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源自于学生的内在需求

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开门见地讲述了小松鼠带着饼干看朋友。随后课件演示,小松鼠把饼干分给小朋友们,然后提问,你知道小松鼠带了几种饼干?每饼干有多少个吗?学生回答:“太快了,记得不清楚。”提议放慢一点。教师调整播放速度是原来的一半,学生开始数数,但又一次失败。这时老师提议大家想到底该怎么办?(讨论)生:用笔,师:试试(速度同上)。学生再次失败。教室很静,大家都在想办法。一生说:我有个策略教学论文,人合作一下,一人记图形。师说:他的策略教学论文怎么样,想试一下吗?(生愿意)学生情绪高涨,终于成功了。教师让学生说出是怎样的……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制造学生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不断诱导和激发求知欲,逐步引导学生由尝试到挫败再到成功的。情况下,学生倍加珍惜合作机会,全身心到合作学习之中,学习体验无疑是深刻的,难忘的。这便很好的实践了需求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四、活动设计要能让学生学习

教学《千克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一组活动。

1.组织学生用台称称出1千克苹果。(有4个、有5个、 有6个)

学生每组1千克苹果的个数不同,然后让学生用手掂一掂,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让学生猜想身边哪些物体装在塑料袋中,达到1千克的重?看谁猜得准。

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寻找身边物品,猜想。
生1:我想10本数学书大概1千克;
生2:2个字典大概1千克;
生3:50本数学作业本大约1千克;
生4:4个梨大约1千克。
……

3.你想验证一下的猜想吗?1千克,你能让他变成1千克吗?

4.教师在黑板上登记学生验证的结果。学生在验证中,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有更换多次的,也有恰到好处的,还有差距较小的。同学们对1千克的实物的展示,正是一次科学实验的,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经验共享的。学生在活动中了的实际体验,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得以培养,并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强化活动教育评价机制

在大班额教学活动中,不断强化活动的教育评价机制,采取积极的激励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更好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好地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进展。教学中,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实践,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个性差别,才能保证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每学生都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
责任编辑王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