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和谐构建和谐师生联系关键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6286 浏览:200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代新型师生关系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强调老师与学生共同的归属感,换位思考在此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进行换位思考的必要性,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个人教育实践中换位思考的应用,旨在揭示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换位思考;师生;和谐
1003-2851(2013)-03-0152-01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的而建立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提高教学质量,对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深远影响:促使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教学的效率,看到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应该也必须不断地、努力地追求“庐山真面目”。经过教育实践,我认为:换位思考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一、换位思考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中应用的必要性

1.现教育形势下教育实践中要求进行换位思考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再是单方主动的管理者、控制者、教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师生以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地位同处于彼此的共生共长之中。二者在人格、自身价值上都是完全平等的。这便是现代教育改革要求下、平等、和谐的互动师生关系。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师生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传统说教模式的影响,在师生的沟通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左耳进右耳出”;老师“苦口婆心”,学生“不以为然”。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处于尴尬之中,收效甚微,自然沟通起来不得要领。综合上述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把自己真正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换位思考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换位思考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设身出地的为学生着想,想象体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验学生的情感与观点,进而顺利地与学生交流。实践证明,教师一旦改变对学生的角色认识,能从学生的角度、立场考虑,进行换位思考,就能更好的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理智地分析与学生的矛盾与冲突,有效地进行师生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要求进行换位思考

中学生大都处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个性要求急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更喜欢与与同龄人的交往,因为他们可以更倾向于从平等的关系中获得心理稳定感、认同感和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机会和场所。而同父母同老师之间则认为没有共同话题和语言。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学会理解他人,特别是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指导学生应该学会理解老师,指导学生角色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化解矛盾,达到师生沟通和谐。

二、换位思考在新形势下师生关系中应用需把握的原则

1.注意双向性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所以一定要摒弃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师担任着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道德的传播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导致单向性。应把握双向换位原则:即:“让学生当自己”,面对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了解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和事无具细,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把自己当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抛弃传统教育管理者居高临下的身份态势,给予帮助,给予指导,去打开心结,去解决问题。这样,师生双方都可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以达到事半功倍,促成和谐师关系。有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形成换位思考的“三向性”,即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互换,共同体会,加深理解,为学生形成一个更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整个社会和谐做出努力。

2.倾向以教师为主导

师生的换位思考,虽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但要注意,教师要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主导者,师生交往是一个有教师带有主动倾向,完成换位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引导进行换位思考,把握方向,明确目标,以确保达到有利于培养学生修养,使学生得到认同感,增强与学生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并增进师生感情的目的。

3.师生全程参与

全程参与是贯穿于换位思考的全过程,在教师引导下,从目的的明确到步骤的制定到效果的呈现分享,师生都应该参与。这些过程中教师引导是为了配合学生,绝非包办到底。使师生共同体会到换位思考带来的巨大意义和快乐,从而促进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作为教师,应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换位思考的效果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金伟光.沟通:架起师生间金色的桥梁[J].吉林教育,2010,(6):219-221.
漆立戈.换位思考:确保家校互动的良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65-16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