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观念幼儿美术教育观念应实现四个改变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25395 浏览:1113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育 新观念
0450-9889(2013)06A-0094-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五部分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当前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条件下,幼儿美术教育如何转变观念,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革新,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目标从重技能培养转向重情感培养

教育要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其发展的枷锁,那么就要顺应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传统的美术教育习惯于把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看做是接受美术知识、技能培训的过程,把孩子学会画什么、画得像不像作为活动的主要目标,忽视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情感表达、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通过近年来对幼儿美术教改的实践,笔者已能初步捕捉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情感、思想、行为的细微变化,能有效地把握幼儿存在的问题与点滴进步,给幼儿正确的指导与评价,让幼儿真正地喜欢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个性心理,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幼儿的独立人格、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将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发展。具体为: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2.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并以此作为宣泄情感、充分表达个性的活动,使其个性健康发展。3.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有美感的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表现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注重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力的发展。

二、学科观念从单科教学走向整合教学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艺术领域的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一目标着重体现了学科综合化的思想,与培养新世纪幼儿整体素质的要求相吻合。我园教师在教研教改中把美术教育有机地纳入艺术教育领域,实现艺术领域总目标,不断构建新教材,拓宽教学思路,提升育人观念,使幼儿园美术活动不仅与艺术而且还与其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既保持了美术活动的个性特点,又不失去其在整体活动中的特有价值。我们用扬弃的方法继承传统,用整合的方法推陈出新。如美术活动的游戏化、活动化和主题化,使美术主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动机特征和认知水平,在幼儿的视觉欣赏与感受、视觉形象积累与表达到视觉形象的建构与创造的全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成为美术活动建构的主角。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师生互动,环境的支持性,情境的启发性,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性、开放性,促使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性等,无不显示出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在实实在在地转变为教育行为。

三、育人观念从以“教会”为主转为以幼儿发展为本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组织,常常给幼儿以统一的规范,在统一要求下活动,限制幼儿个人的体验、个人的表达和个人创作。有的教师为了使画面造型优雅、线条流畅、色彩关系和谐,不惜手把手地教。有的教师急功近利,使幼儿的画在教师“全心全意”的指导下一气呵成。教师的这种功利思想往往使幼儿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与保护。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明确指出,人的七种智能交互作用,不能兼得。幼儿在美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速度,他们受环境、遗传、教育的影响,发展是不均衡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因而,我园教师在课程设计时,以幼儿为本,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引导幼儿用自己的长处去克服自己的不足,在原有水平上逐步提高,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我们还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在快乐、轻松、主动的美术活动中得到自我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才能引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发展幼儿个人美术潜能和兴趣,使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得到充分的考虑。

四、评价观从判断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

美术活动的评价是美术活动过程的中间环节,对幼儿的美术兴趣、情感培养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对幼儿的作品评价,当前我们喜欢用这样的一种语言,如“你画得真棒”“你画得跟真的似的”“你的颜色涂得很漂亮”。这种语言听起来没有错,是一种鼓励性的语言,但分析起来就不一样了,教师忽略了幼儿与众不同的闪光之处及点滴进步,使幼儿在这种语言的暗示下,努力提高自己“克隆画”的本领,从而遏止了幼儿的创造,阻碍了幼儿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评价是一门学问,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欣赏幼儿作品的水平。教师可以没有画家的绘画技能,但一定要有画家的欣赏水平,因为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可能激起幼儿的绘画或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而一句批评的话或者似是而非的评价语言,可能导致幼儿产生胆怯的绘画心理甚至误导幼儿。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给予幼儿积极肯定的评价,并且评价的语言要恰到好处,不应使用“画得不错”“有进步”“真漂亮”等不具体的语言来评价幼儿的作品,因为幼儿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知道自己的画好在什么地方,进步在哪里。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进行评价,效果远远胜过活动结束后的评价。
综上所述,教师在美术教育实践研究中如果能充分地把教育新观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幼儿所取得的变化是较为显著的。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先进理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提升新的教育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才有可能成为发展型、创新型的教师。
(责编 黎雪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