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构建和谐和爱同行,努力构建和谐师生联系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12592 浏览:483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因学生道德观的缺失,家庭教育的误差,新课改的要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育工作者更要更新师生关系。如何关爱学生,如何更新观念,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关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我县地处南鄂边陲,既是山区,更是库区和苏区,是远近闻名的打工大县。中小学里有近三成学生是留守生,两成学生为特困生,还有近一成为单亲或离异家庭子女;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目光短视,或要求子女辍学务农,或敦促学生出外务工;还有学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其道德观、价值观的天平已经失衡;同时,教师中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未变,以致每每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面对现状,我们应该与爱同行,积极创建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智慧的激励者;既是社会经验的提供者,更是多元价值的分享者;既是人生道路的指引者,更是奋斗目标的助跑者。因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最高原则。

一、关爱,在沟通中亲近,是一种学问

韩愈曾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出了师生之间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也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观,但是,我们要关爱学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爱,就要了解,就要观察。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教师的我们更不能瞎子摸象,要走进千家万户,要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要了解学生中家庭结构和成员背景,哪些是父母离异的?哪些是单亲家庭的?哪些是家庭特困的?只有做到“心中自有丘壑”,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因材施教”。
关爱,就要沟通,就要相互理解。沟通是理解的前提和桥梁,理解又是双向的。如果我们做到真诚沟通,学生就会和我们多一份亲近,多一份接触,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秘密,解读他们的心语,做他们推心置腹的朋友,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爱,还要注重心理疏导。要以情动情,用关心和安慰去减轻学生的心理苦闷和心理负担;要转移注意,让学生暂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要改变情景,避免“触景生情”,以改变其心境,态度和认识,还可以通过情绪释放,即创造一种环境,使之自由的、心情地表达其矛盾心理和压抑的感情,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身心健康”。

二、关爱,在细节中闪光,是一种智慧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求知识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我们锤炼学生的品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在关爱学生时更要注重细节,因为它显出一种智慧。
一是注意在细节中捕捉出学生的闪光点。有句哲言说得好:“存在即合理”。它告诉我们,不管我们面对多么顽劣、多么狂妄的学生,都要仔细审视。我们要运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去挖掘我们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去捕捉我们可能会疏忽的细节。如果我们能紧扣这个环节,能发现并放大这些后进生的闪光点,我们将下活眼前这盘棋,工作将由被动改为主动。
二是注意在细节中触摸到学生的心灵。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拿老眼光和旧观念去审视去评价。因为他们的外表貌似坚强,其实他们的心灵很脆弱,渴望得到我们的抚慰;因为他们的家境可能特别,虽然期盼着我们的呵护,但不是戳痛他们的痛处。例如,我们同年级的王老师了解他班的学生李勋成,家庭特别困难,家住老苏区和库区,便将资助金申请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放在他的手中。但是该生却拒绝接受王老师的好意。我想,如果我们注意了细节,将心比心,换一种方式,换一种表示,那就能称心如意了。

三、关爱,在严厉中永恒,是一种艺术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就要求我们严格管理学生,把爱演绎成一门艺术。
一要严爱相济。我们关爱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深情,更要有严父般的严厉。因为其父母的期盼是望子成龙,我们的成就感就是培育出栋梁之材;因为父母是“爱之深,恨之切”,我们同样是“恨铁不成钢”。只有做到了严爱相济,恩威并用,我们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二要注意方法,做到情理相融。我们面对的学生年少轻狂,懵懂无知,易冲动,会犯错。我们要有宽容之心,从心里接纳那些学困生,那些后进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我们在教育时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他们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并要求他们不犯相同的错误。因为世上没有相同的两条河流。还要注意场合、地点和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彻底的心服口服。
三要走出误区。我们不能把关爱等同于溺爱。我们知道,溺爱就意味着骄宠和放纵,就意味着松懈和贻误,特别是在关爱留守生方面,要慎之又慎。因为部分留守生的监护人或是年迈祖父母,或是三姑六姨。他们的教育方法或是百依百顺,或是放任自流,或是棍棒相加。所以我们要走出这片认知误区,做到不溺爱,不迁就,不姑息,细品这类关爱的艺术。

四、关爱,在行动中见证,更是一种榜样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古贤人的一种愿景;“爱生如子”则是我们教师这一职业道德的准则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见证,让爱释放出榜样的力量。
关爱,形成一种行动。可以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可以是一种鼓励的眼神,可以是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也可以是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一句简单的寒暄问候。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更会感化学生的心灵。我们的爱是学生成长中的阳光和雨露,都会让他们茁壮成长。
关爱,更要让我们做出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我们更要关爱学生,给他们做出表率。例如积极参与捐献活动等。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教育的一种形式,甚至是最高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最佳办法,就是教师自己学会关心。
以关心和体谅为核心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我强化,也就是说,关心人和体谅人,不只是一种利他人的行为,还是一种使自己快乐和满足的行为。如麦克费尔所说:“为别人而活,是回报性的和有动力的,而且其真正意义上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正因如此,我们何不从关爱学生入手,积极改善师生关系呢?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在教学上真正做到“传道、授业和解惑”,在人格上遵循教育平等原则,在道德上能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我深信:只要我们携爱同行,定能开创一个和谐共处教学双赢的局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