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激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网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4196 浏览:129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95-3089(2013)32-0-01
江苏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双册》第二单元的A卷有这样一道阅读题: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其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文中写作者拔何首乌的意图表现了( )
A.作者小时候很淘气,喜欢毁坏东西。
B.儿时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C.“我”小时候对所有的东西都好奇,并勇于实践。
D.作者小时候曾经有过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这道题的参选B,当我引导学生讨论这道题时,学生们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赵欣同学首先发言:对于此题,我认为正确答案应是“C”。综合以上四项,例如“A”说“作者喜欢毁坏东西”,这可以体现在“C”答案的“对所有的东西都好奇”之中;又如“B”答案的“儿时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正因为充满了无限乐趣,所以作者才可能对此事好奇。因而,也可体现于“C”答案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之中。还有“D”答案,说了“作者小时候曾经有过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这就完全可以体现于“C”答案中的“并勇于实践”之中。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此题应选择“C”答案。
赵欣刚一说完,吕凌飞同学立即站了起来:我认为应该选D,首先原题中说“文中”这指的肯定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现在我们的阅读题中的短文都是从各处摘选来的。比如有一篇阅读文前面有三、四段,中间是一个省略号,后面又是几段。它的省略号省略的肯定是一节内容,这样我们不可能读过所有文章,所以我们不知它省略了什么内容、什么信息,因此我们只能从文章表面来看,来回答问题。这就和本题相通了,它只给了两段,所以我们应从这两段来看问题,而不能想得太多和原文挂钩。
第二,“拔何首乌”。这很简单,就是选文第二段写作者听人说何首乌根是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于是作者常常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
第三,“意图”。什么意图呢?当然是拔何首乌的意图。有意图必有起因。那起因是什么呢?起因就是:作者听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谁不想呀!作者不例外他也想成仙,我想当他看到何首乌时,他定会想到自已驾着浮云在天空中自由飘荡的情景,就因为这些,作者才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
同学们给吕凌飞的掌声还没结束,霍靓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阐述她的观点:我认为作者拔何首乌是一件非常幼稚的事情,何首乌这个看似平常的东西,在作者眼中都是充满了勃勃生机的。于是,作者出于好奇心去拔何首乌,幻想着可以成仙。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做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勇于实践的精神。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其它的选项,首先A是排除掉的。B答案是表明了整篇文章的中心:百草园是一个趣味无穷的乐园,但是拔何首乌的意图并不是出于百草园的乐趣无穷,B答案和问题不符合。如果选D答案,那么整句话就是:作者拔何首乌的意图是曾经有过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那么这个答案未免也显得太幼稚,完全没有升华,只是就题论题,有些太浮浅了。所以,我排除了A、B、D三个答案,C答案是对的也就有凭有据了。
等他们说完,同学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她清了清嗓子,开始了她的阐述:首先我想反驳一下霍靓、吕凌飞和赵欣的看法。从霍靓同学的发言中,我发现她把“意图”理解成了“原因”,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我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了解到“意图”并非此意。在《现代汉语词典》1496页明确表释着“意图: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这个意思与“原因”的区别可就大了。既然她把题意都理解错了,那怎么敢说她后面的看法完全正确呢?
而吕凌飞认为这只是一个选段,不能按照原文的意思来理解这道题,我认为他也错了。因为与此试卷同出版社同年级同单元的B卷,它上面有一道阅读题是问“文中对成渝进行了哪几种描写?”这篇短文节选自七年级下册《语文读本》,可是这道题如果你不参照原文来回答,那么你就会答得不完整。通过这道题,我们要明白做阅读也要按照整个原文来理解题意!
赵欣说C答案中的“对所有的东西都好奇,并勇于实践”,这句话包含了B答案中“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和D答案中“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的意思。包含D答案的意思还勉强说得过去,可“对所有的东西都好奇”和“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无限乐趣都好奇”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了,这“好奇”和“乐趣”有什么关系,怎能说前者包含后者的意思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道题的答案应该为B,因为不管作者小时候有多大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作者生活的百草园内没有何首乌,难道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好奇心而到别的地方去拔何首乌吗?就好像我想自己配制出水,可是我没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我能怎么办呢?正因为百草园内有何首乌,所以作者才可以去拔何首乌。所以我认为文中作者写拔何首乌是为了突出“儿时百草园的生活充满了无穷的乐趣”这一个主题的。
……
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尽管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发言者的精彩阐述令大家佩服,同学们的掌声一阵淹没一阵。
我惊叹学生的独到见解:刚进入初中阶段就已经具备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这让我想起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教师总习惯于对学生进行聚合思维的训练,即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共同的所谓正确的答案,如果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思维过程就是要找出这个正确的答案。课堂上总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预定的思维路线,最终找到一个统一的结论。而这种训练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功能的复杂性。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中探求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结论,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条途径,一种方法。这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大胆猜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收到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