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表扬表扬教育艺术之实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8508 浏览:1310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班主任的两年生涯,体会最深的是智慧的方法和感恩的心,孩子带给你的永远出乎你的意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表扬激励无疑是最有效的触动,是最艺术的教育,举例分享教育艺术——表扬。
关键词:教育艺术;交流;心态;反思

一、基本材料

初一时班级有位刘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从来不交,科任老师经常反映,他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我行我素,孩子的父母根本管不了他。他的父亲每次打电话都哭着说:“老师,我该怎么办?我实在拿他没办法。”后来,他又渐渐地迷上了网络,厌学情绪越来越重。

二、问题行为表现

1.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排斥他人的劝导

2.没有学习的热情,有初步的网络成瘾症状

3.对某些事情有消极和抵触情绪

三、原因分析

学生本人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家庭保护的缺失,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引导,导致孩子叛逆心理极强,对他人持否定态度,不能接受批评。

四、具体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和他的父母沟通。了解孩子小学时的一些生活,他是从什么时候产生这些思想变化的,在初步了解后,我开始对他展开全面的赏识教育活动。

1.关爱入手,建立相互信任感

没有情感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怎样使教育变成师生交流的平台,并且让孩子愉悦地接受你的劝导与教育,从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几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在对刘同学的教育中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主动走近他和他做朋友,让他觉得老师很在意他。也很重视他,我开始定期找他谈话,不能一下子表现出对他特别热情,他是一个有些敏感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深入,刚开始他仍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好像在告诉我:你这一套对我不好使,老师我见得多了,你这叫软硬兼施,别拿我当傻子。我知道他心里依然很排斥老师,但我依然坚持,哪怕是顽石也有感化的一天,久而久之,我发现,他在课堂上顶撞的次数渐渐少了,偶尔也能提笔写写字了,成绩暂且不论,就他目前的表现看,有了回暖的迹象。

2.培养心态,积极面对问题

我感觉刘同学之所以以坏孩子的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主要是没有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怎么能严格要求自己,怎能让他人相信他是最棒的,他自己又怎么能战胜自己呢?我多次找刘同学谈话,让他承担起男子汉该有的责任,做些班级的力所能及的事,在班会上对他大肆表扬,让他在班级感到自豪,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大家认识到:原来他也可以做到这样,他逐渐走出了情绪的低谷。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在心底记下“我能行”等积极的暗示,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不断前进,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3.赞美学生,激励他向上的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恰当地赞美学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用鼓励代替批评,用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批评,比你去埋怨会有效得多的多。刘同学开始时对老师有一种戒备和防范的心理,后经过了解,他与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在学校里与同学交往甚少。几乎没有朋友,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上政治课的时候,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成为他锻炼自己的平台,我多次鼓励他上台展示自
己,把自己推销给他人,同时让全班同学每次都给他热烈的掌声,我们都发现他的脸上也有了一种羞涩的表情,而这种表情是原来不曾发现的。
4.分析了刘同学的情况后,发现客观原因对他影响比较大,怎样排除他的心理障碍,让他和整个班集体融合成了我的主要任务
(1)走近他,给予关爱,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记得一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在
提问的环节我叫了他的名字请他来谈谈自己的见解,好像从来没有人倾听过他的心声一样,他那么珍惜这次发言的机会,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得不错,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这次事件让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2)排除他的戒备心理,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
孩子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想好的,但只是长时间以来持续的否定导致他破罐子破摔。所以,消除他的戒备心理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他慢慢地开始接受我的指导,对他人也显得不那么敌对了,我知道这是教育的作用。

五、初期成果

学生学业成绩有了提高,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很主动,如:元旦联欢活动,看到了他积极活跃的身影,家长的反馈是孩子能偶尔和他们分享在校的乐事,这也是以前不曾有的,我很开心他的转变。

六、案例反思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这个答案我想过很多种,但从内心深处感触最深的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种爱、这种情感绝不是偶尔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一时兴起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短暂的感情投资。它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交流。感情不能代替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如果师生间建立了感情的基础,教师常想:这么可爱的孩子,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他们呢?学生就会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赞同“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育何愁不开花结果呢?我们只需倾情努力、静待花开,聆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