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浙江省4所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近况与革新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8697 浏览:266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培养学校体育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要求,要使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能顺利进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任务也非常艰巨,没有它们对师资的良好培养,改革也会受到拦阻甚至会落空。因此,加大、加快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是当前一项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以新课程实施为背景,分析和总结了浙江省体育人才培养最具影响力和较受用人单位喜欢的4所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其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走在前沿的国内重点高师院校的特点,并结合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专业实习基地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为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和鉴戒。结论和建议:1.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科研能力、教学的评价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可适当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比重,和科研环节的比重,使体育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有一个良好的转变。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强。可通过学年制和学分制的结合,在综合考虑学生最优知识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制定出必修课与选修课公道的优化结构,并可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群的比例,注重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学科结构优化。3.浙江省4所高校虽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选修余地,开设的选修课程内容丰富,但由于学分及学时的限制,满足不了学生的选课需求。可整合课程内容,将课程小型化,缩短学时,或者以不同的形式开设,如第二课堂。4.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太短,且效果不佳。可与中小学进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其他课的开设形式将学生带出校园,体验中学实际,或可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分两期进行,高校制定出每期的重心和要求,使学生有个良好的适应过程。5.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有基本功能力的下降,特别是技能掌握和示范上跟不上当前中小学实际的教学要求。建议高校缩小技术课程的涉及范围,加深对学生纵深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练习。并可在此基础上举办跨省、跨校等基本功大赛,检验学生技能水平同时为高校课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6.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部分课程出现重复现象,教材陈旧更新速度缓慢。建议对同类型课程进行归类和整合,减少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更新教材速度,加入健身性、娱乐性项目,进一步符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关键词】: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才质量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7目录7-9一、前言9-17(一)选题目的9-10(二)研究综述10-13(三)研究背景13-17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7-19(一)研究对象17(二)研究方法17-191.文献资料法172.比较分析法173.访谈法17-184.问卷调查法185.数理统计法18-19三、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与分析19-34(一)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与分析19-20(二)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比较与分析20-21(三)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21-341.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21-222.公共课程(通识课程)的比较分析22-253.专业课程的比较分析25-294.学科课程和术科课程29-305.教育学类课程30-316.社会实践环节31-327.其它特色课程的设置32-34四、国内重点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研究34-38(一)整体化的通识教育及理论课程与科研课程的多样化,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4-35(二)教师教育类课程模块划分领先且内容全面丰富,提升学生的师范性35(三)分阶段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公道性且又具备操纵性35-36(四)采取有效的实习机制,提高学生教学能力36(五)紧密联系社会和学校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和新兴项目36-37(六)贴合中小学教学实际,引入健身性为主导的课程37-38五、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人才质量探讨38-43(一)实习基地教师对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评价──浙江省4所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能力素质现状38-41(二)实习基地教师对高校课程设置的评价41-431.学分制的实行也可能带来知识结构的不平衡41-422.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公道423.广度增加,但基本功下降42-43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发展研究43-52(一)改革思路研究43-491.培养目标的改革432.课程设置内容的改革43-463.课程结构的改革46-474.其他方面的改革47-49(二)课程方案设计构想49-52七、结论与建议52-53参考文献53-57附录57-59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致谢60-6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