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读”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17916 浏览:806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82-01
现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近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1)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仍占统治地位,课堂还是以讲代读多,教师喋喋不休地串讲,把一篇篇情文并茂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被动、盲目。(2)“应试教育”的观念仍未根除,为片面追求高分,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学生则一味地死记硬背,机械人似地重复作业,甚至淹没在“题海”中。如此“填鸭式”的教学还美其名曰“稳扎稳打”、“强化练习”。(3)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通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差,学生羞于说,不善表达,害怕作文,老师干脆自己说,用填空方式让学生填,免去学生的写作练习。如次,偏远农村小学的学生几乎成了永远“嗷嗷待哺”的雏鸟。
教学首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互动联系,没有学生主动地学,教师的导就无以谈起。辩证唯物主义熟悉论以为:教学矛盾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能动的熟悉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活泼、主动地进展,才能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正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以而进入文章内容,再以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这是根据语言文字传递信息的特点进行教、学语言的有效办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地反复地读,通过读而生疑、而求解、而品位、而欣赏、而启情,通过“读”去引发、连结、落实所有的语言练习。具体做法是:
1初读课文,识字,解题,分清主次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是汉语的特点。倘若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一概不分年级高低,而把生字、新词板书后进行独立地学习。这样,既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又舍本逐末,违背了教学的规律。
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放手让学生完成以下四个步骤的练习:(1)通读全文,划出生字、新词并理解;(2)逐步朗读,理解题意,结合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速读全文,分清主要内容与次要内容;(4)找出能表达文章中心的语句。然后由学生交流自学的收获并质疑。
2范读课文,品位、生情,把握基调
范读,是教师进行朗读练习指导的常用策略。通过范读融会贯通,体现出课文的精神和生命,把握住课文的基调。
3精读课文,析文、解疑,表情达意
精读,指对课文的重要内容、重点词句通过圈画、质疑、批注、点评等形式进行体味、研读,并展开想像,反复诵读,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言语格式。
4熟读课文,明理、笃行,总结延伸
好的文章就如一杯香茗,品位无穷。熟读课文,可以增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艺术的感受,进一步培养语感,领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课文真谛,并以中深受启发,以而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以读为本,组织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须以旁指点、点拔,教得轻松。其次,通过“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想象力丰富了,而且体现出浓厚的写作兴趣,所谓“功在课内,利在课外”。最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双边进行着心灵的交流。这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总之,朗读练习,沟通着听说读写,知情意行,尽在其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读”的练习,是浅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持之以恒地坚持“读”的练习,坚持以读为突破口,是革新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学的根本途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