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教学“精”与“博”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8133 浏览:811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中,在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课的效率?用一句话概括起来,那就是:教求其精,学求其博。
所谓教得精,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捉住重点,把握难点的条件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公道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去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精”字上下功夫。
其一,内容精。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的。所以教师首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内容。所谓精讲的内容,就是精讲所应侧重的知识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为此,在课堂操纵中,决不能面面俱到,而宜捉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拨重点不足,尽量不搞重复劳动,加快教学的节奏.如教高三册第一单元的议论文,在温习论证策略的同时,宜将教学重点、精讲点落在讲授论证结构方式上。采用讲一课带两课的策略,舍掉与具体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以《义理、考据和辞章》一篇为突破点,把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方式(并列式、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浅析透彻,另外两篇《讲讲实事求是》、《纳谏和止谤》启发学生自读,使学生当堂领会教材中最重要的语文知识,并能在教师讲解以后,充分利用课本,巩固所学知识,以得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其二,步骤精。就是要优化精讲的环节,以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以后,为了在最少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最为公道的优化组合.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优化组合“定式”为三步:略读一精读一总结。
(1) 略读。略读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觉整体,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它的一般任务是: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文章的基本结构;②感性了解文章的主体特点;③初步或部分解决生字词。略读是一种轮廓式的阅读,其方式是快速的,但在这快速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感性熟悉,到了品读阶段,其本身也会变得真切而具体,感知阶段心灵瞬间的感受也会变得更为深刻而正确。
(2) 精读。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如小说《一碗阳春面》属自读课文,教学的精讲点选择的是文章的主题.在学生泛读课文的基础上,直奔主题的品味。先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捉住一碗阳春面到三碗阳春面的变化过程,落实表层的领悟:体现母子三人在逆境中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精神。接着设疑琢磨:这篇小说一发表就在日本产生了轰动,各报刊纷纷转载,电视台也多次播放作者的“口演”,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其理由:母子三人吃阳春面的平凡小事,引起了日本人民强烈的共鸣.然后挥洒开去:大凡共鸣,必有相通之处,这个故事在哪里触动了日本人民的感情?此时学生必定联系二战后日本人民团结一致,在废墟上建成了一个经济强国的史实,以而领悟本文的主题——通过母子三人三次吃阳春面的故事,歌颂日本人民在逆境中团结奋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此时再回想一下课文的情节,学生不难发现,相近的遭遇、相近的心态、相近的奋斗历程、相近的美好结局,在小说和日本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作者与读者的心,小说成了日本人民奋斗历程的缩影,最后启发学生论述读此文的现实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国家民族碰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学习生活碰到波折的时候,都需要发扬这种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样逐步地引导浅析,直到学生真正品味其内涵。
所谓“博”,在教学实践中,宜以两个方面操纵:一是课堂上注重把课文内容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增大信息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把学生以狭小的课本天地中解放出来,拓宽视野,让他们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言,以提高语文素质。
其一、超越课本。我非常重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的策略,有时不免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以课文中走出去,在知识方面做到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如教游记散文《内蒙访古》,当讲到在大青山脚下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时,请学生回忆在《长江三峡》中读到的有关王昭君的事迹和出生地——香溪,还有杜甫在《咏怀古迹》一诗中咏汉明妃的诗句,并由此而提供有关资料‘西京杂记》中对王昭君的记载,使学生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中理解“和亲政策”的历史价值,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以为在课堂上经常恰到好处地向学生“灌”一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他们未来成材也是有帮助的。
其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以各种语文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一个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学生自己的诵读、吟味和顿悟。都是事倍功半的。而纵观语文教学的近况,教一篇课文,其中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老师滔滔不绝的浅析占用了。学生缺乏自己的咀嚼品味,因而很难直接以作品中汲取思想营养和得到文学陶冶。为转变这一情况教学论文,我在教学中采用“课时分段法”,将高中五节课四一分段。前面的四节课作课本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之用,后一节作扩大阅读之用。扩大阅读的一节课安排在教室(班级中设有小小图书馆),甚至到图书馆或阅览室阅读课外书籍。读物可以是学生自己选的,或是老师指定的.当然,扩大阅读的课时,也可作为阅读交流之用。定期让学生回报自己扩大阅读的心得感受,相互推动教学论文,以提高扩大阅读的成效,这样的“课时分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读书的基本策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更多的语文材料,以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