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25468 浏览:1187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历来都被以为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本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曾做过多次尝试,也取得了一点成功的经验,现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阅读教学贵在先让学生感悟

新课程标准夸大了感悟在阅读中的地位,无疑是尊重了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感悟”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感悟是有层次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个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读《西游记》,很多学生可能会对孙悟空的艺高胆大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驰神往,而对猪八戒只看到他好吃懒做,爱占便宜的一面,往往忽视了他忠厚善良的性格。老孙劝善扬善的行为让人敬佩,猪八戒的诚实同样令人肃然起敬。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及人物进行思索、探究、质疑,这样才能将阅读的真实感悟引向纵深。
感悟的方式是多样的。读,尤其是诵读,固然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读,还有听、说等多种方式。听别人朗读,和别人交流阅读心得,必然会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应排斥适当的语言练习浅析,适当的语言练习浅析,有益于对课文感悟的深入。有效的感悟,离不开语言练习。
感悟只是阅读的低级阶段。阅读大多数不以满足于感悟为目的。高质量的阅读,尤其是创造性阅读,仅仅只有感悟是难以实现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为主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的开始,而不是阅读的终止,鉴赏、质疑才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仅有形象性的感受,没有理性的思索,对课文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

二、阅读教学重在以课文为主体

课文解读固然不是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但阅读教学总是以一定的课文作为载体展开教学的。把阅读教学中的课文解读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随心所欲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是不是走入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误区?我以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有一条经验是应该继续和发扬的,即领着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通过阅读走进文章、作者的内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倾听作者的言说,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观点。过去,“只进去,不出来”,是我们应该否定的一种阅读行为,可现在极端淡化课文阅读的教学,则是根本“不进去”,不进入课文的内部世界,也就谈不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阅读时间不足,解读不够深入,缺少内在体验,这样的课堂固然好看但又有什么用呢?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实现的有效途径是丰富的语言实践。阅读课自然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技艺教学论文课,而是在血肉饱满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的。

三、阅读教学巧在教师的点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什么角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呢?教师应该做学生的导航员,做课堂的主持人,起着串联点拨的作用。
很多教师对学生不管是否独到、是否有道理的见解,所做的只是一味叫好或廉价的赞颂。这对过去教师的一言堂和大搞话语霸权的做法是一种反对,但似乎又走到了不足的另一面。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尊重学生理解和思索的权利,是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见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的做法本意是好的。但作为一个中学生,假如还只是满足于敢想敢说而不追求说的质量和思维的质量,要求恐怕也太低了吧。如此下去,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一批敢说话,却不会说话,敢发表意见,却只是说一堆空话或者无无作用的话的“人才”。
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不能或不敢及时做出应有的反应,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无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更不用说什么点拔引导了。阅读对策和阅读教学的理念的对话,不应理解为师生之间的一种问答,而应该是双方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评价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对话总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见识的条件下进行的。真要和学生对话,和课文对话不是简单的事情。用对话的理念指导阅读教学,这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阅读,要有自己的个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见识。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在阅读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中,我们要坚持学生的主体位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责任编辑吕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