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论述课”实践教学环节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7800 浏览:246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研究遵循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概念、必要性、作用及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稳定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不佳、学生“知行脱节”的重要原因。从目前国内相关文献资料来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缺乏稳定、规范和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自然地,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有关文献数量有限,特别是系统地、科学地研究实践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问题的有关文献数量就更为有限了。本研究本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从调查研究入手,选择重庆地区五所有代表性高校的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预调查及正式问卷调查的程序,在正式调查问卷经SPSS10.0软件包进行频数分析和内容一致性信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因果规律性研究方法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对比、理论分析,归纳总结出目前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了解到大学生们关心的热门、焦点和他们的困惑与思想动态,以及他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总结了重庆地区高校目前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成功的经验及做法,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鉴戒调查研究的成果,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六条措施;为拓展实践教学环节的新渠道,创新性地提出了开辟第四课堂,即学生生活实践平台,以探寻建立既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又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实践载体和有效途径,促进并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本文研究的结果,对于解决目前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纵性;对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推动其改革创新,提高其教育效果,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本文研究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改善和提高人才素质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实践教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英文摘要8-11论文正文:重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研究11-59引论11-171问题的提出11-122研究的意义12-133研究方法13-154创新之处15-165文章结构16-17第一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17-30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及现状17-22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22-25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5-30第二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30-371教育理念滞后,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考虑与认可30-312缺乏教学计划内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31-323“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缺乏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324“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存在局限性32-345缺乏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机制34-366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36-37第三章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对策探讨37-501开设“第一课堂’—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活动课程37-402加强对“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指导,将其活动内容更多地提升到德育教育的高度加以规范403统一规划“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40-424开辟第四课堂—学生生活实践平台,完善学生自我教育机制42-475加强网络的德育功能47-496建立完善、健全的监控、考核评价体系49-50全文总结50-51参考文献51-54附录一54-59文献综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综述59-66致谢66-67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6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