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思政教育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6309 浏览:146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行业协(学)会等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努力探索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及新方法,是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的服务功能、确保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成功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多年来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较好满足了经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层次依旧较低,在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外部环境下,未来能否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能否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社会能否保持良性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队伍。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战略定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仅位列第48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也承认,中国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值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拥有技能人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比例很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为此,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国际上发达国家大多已明确将高等工程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国内来看,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突出以工程能力和素质为本、以工程实践为导向,旨在通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制度化合作,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努力丰富高校实践教学内容,革新工程人才培养方法,优化工程人才结构,构建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的问题,针对性地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该计划为我国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机遇,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计划”实施中的功能研究

“卓越计划”实施仅两年,学界开展的各项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解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实施要求和基本原则;总结国内高校工程教育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梳理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卓越工程师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校企合作有效途径;聚焦创新工程教育评价体系等。从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已高度认同转变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开展的各项研究数据详实、分析入微、对策细化、建议可行,有效凝聚了工程教育研究者的智慧。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计划”中功能定位的研究十分匮乏,相关研究意识不足,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的发挥。

1.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性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聚焦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培养大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思维去分析定位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内在素质、综合能力、专业素养、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中载明“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2.提升实践活动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

扎实的实践活动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实践技能上,还包括学生的学科素养、职业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责任意识和人际合作技巧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本质上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志愿者公益劳动、企业参观、认识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训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亦是有效激发学生实践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卓越的实践活动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导向创新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

1.当前思政工作中的主要弊端

“卓越计划”实施两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工作定势依旧存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卓越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其次,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差异化的角度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辅导需求。再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支撑不足,尤其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制定学业发展目标、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新人格品质以及励志教育等方面,教育者缺乏有效的切入口和实施途径。此外,“3+1”培养模式下(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空白,是毕业班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2.“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

第一,强化实践意识,突出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卓越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实践项目、企业生产实习等平台资源,加强工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体验,在实践中“转识成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形成创新的品质和人格,使学生的兴趣、个性、潜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增强思政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工具本位”倾向,过多地强调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忽视人的本体价值,个性、独立、自由得不到普遍认可。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不断扩招、全球金融危机等带来了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引发的各类心理问题频出不穷,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教育者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主动做到“三贴近”,关注教育对象的新变化,提升个性辅导针对性和能力,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素质等均衡发展。
第三,注重教育效果,提高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高校辅导员是集学生思想教育、事务管理、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为一体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该群体中专家比例低,精英队伍辐射力度不够,加之部分教育者专业知识上的“先天不足”,致使实际教育工作中的盲点多、学科支撑不足、教育效果有限。在研究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和途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思政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注重思政工作者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调整、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工程学科兴趣和动手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育实效。
第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合力育人新机制。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压力以及相关激励措施、约束机制的不到位,使得企业参观、实习及联合毕业设计等环节时间不集中,实践内容一定程度上存有随意性,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校企合作易流于形式。“卓越计划”规定的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自考论文www.618jyw.com
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高校方面来看,可有计划地选拔教师到企业工作1-2年,承担学生企业实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衔接思政教育内容,侧重对学生进行生产安全、技术保密、知识产权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张慧平,戴波,刘建东,纪文刚.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268-27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3]周洁,段海霞,叶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9):11-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