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之以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5277 浏览:17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时要多观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许多学生碰到一些科学题目时不知从何入手,或是不能与所学的科学知识结合导致解题错误。我觉得首先解科学题目不能只凭生活经验,应该让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题,其次掌握一些常规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步骤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创造一些解题条件,学会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对科学解题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关键词:突破主观经验 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探究特殊解题思路 学会等效处理
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老师,这部分内容的作业我不会做,经您分析觉得很简单,自己去做还是不会。”是啊,在我们的科学教学实践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上课时很认真,表现也很活跃,给老师的感觉是他掌握的相当不错,可是作业交上来一看却是很不理想。于是我开始留意学生的解题,尽可能的找学生面批作业,在给学生讲解错题前总问一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通过观察和对学生解题时思维的分析,我觉得学生不会解答科学题或解错科学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碰到科学题目时首先想到的是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错误的生活经验影响了学生解题;二是对科学知识死记硬背,对公式、规律生搬硬套,思维能力不足,解题方法缺失。所以重视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突破主观经验,准确运用科学概念和规律解题

在学校刚进行的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小林的爸爸与小林的质量之比为2:1,小林与爸爸进行手拉手拔河比赛,小林的爸爸用500牛的力将小林拉了过来,由此可知小林对爸爸的拉力为 ( )
A、125牛 B、大于500牛
C、小于500牛 D、等于500牛
批卷后发现错误率高的惊人,我统计了一下,接近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选择了C答案。我问学生:为什么认为小于500牛?学生很有把握的说:“是小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林输了,当然小林拉爸爸的力比爸爸拉小林的力小”。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很多时候解科学题目,完全是凭自己的原有认知,也就是主观经验进行解答,没有运用科学知识、科学的概念和科学规律进行分析解题。日常生活经验有的是正确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学生往往应用这些经验直接得出结论。为了不让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我们应指导学生应用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解题。前面提到的小林对爸爸的拉力是多少,我们只要让学生判断小林拉爸爸的力和爸爸拉小林的力是否是相互作用力,学生就会知道这两个力应该是相等的。当然我们还要进一步解释“既然两个力相等,爸爸怎么会把小林拉过来?”的学生疑惑:爸爸把小林拉过来与小林拉力的大小无关,是爸爸对小林的拉力大于小林受到的摩擦力,这样学生就彻底明白了。又如我们快速拉车比较吃力,同学们总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需要的拉力大。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要么受到平衡力作用,要么不受外力作用这一科学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两次所用的拉力一样大;再如对于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如何变化?学生则普遍认为是逐渐变大,我们只要让学生重温平面镜成像规律,学生就会得出像的大小是不变。而对于同学们看到像逐渐变大也要进一步加以解释:人走面镜,虚像和人眼睛距离变小,其通过晶状体折射在人眼睛视网膜上再次形成的像变大了,并不是虚象本身变大。所以我们平时讲解习题时不能只告诉学生解题过程和答案,而应强调解该题目用的是什么概念、规律或原理,这样学生解题时就不会只凭直觉、主观生活经验,许多错误也就可以避免了。

二、总结解题思路,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竖直上抛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认为,学生说:向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肯定是向上的,不然怎么会向上运动。很显然,学生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缺乏解题思维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规的解题思路,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对于怎样解题我觉得应关注以下四点:(1)读题审意是关键。审清题意,不仅要认真读图或读表,还要详读题中的文字陈述、设问等,锁定分析对象或要素,比较其异同点,找出事物的特性和一般规律,挖掘图表中的错误信息、干扰信息、隐性信息等众多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处理,提取有效信息,搞清楚自然现象和自然现象发生的过程,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这是各解答简答题的关键。(2)题意译成科学言。将题意翻译成物理、化学、生物语言从而弄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有利于准确的选择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解题。(3)应用公式和概念。根据题意应用有关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推理。(4)推理论证要谨严。通过科学的推理,揭露现象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加强思维训练,探究特殊解题思路

学生解题是一个较复杂过程,涉及文字理解、逻辑推理、数据处理、图形处理等各种能力,但总的来说就是想要得到某种预定的目标。好比我们想上北京,目标只有一个,但去的途径却有好几个,坐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坐船转火车等等。所以学生解题时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最快的捷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

1、巧用形象理解和自创条件的方法,使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前几天一个新老师问我一个题目:“已知某厂生产的化肥(NH4NO3)样品中含氮量为28%。.求该化肥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该新教师任教的是一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他说这个题目自己做起来很简单,可是采用了多种方法,还是没几个学生会做。我想起自己以前为学困生补课时,遇到类似问题的指导方法:
我们暂时把它称为三圈法,把化肥样品、和氮元素按集合关系画三个大小不等的圆代表三者,然后告诉学生:中圈/大圈=(小圈/大圈)/(小圈/中圈)。这样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都会解了。在解题时,如果我们能够指导学生将已知条件形象化或自己创设一些符合题意的条件,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如:某人从甲地去乙地,有两种走法:第一种走法是前一半路程以V1速度前进,后一半路程以V2速度前进,V1> V2。第二种走法是前一半时间以V1速度前进,后一半时间以V2速度前进。问哪种走法先到乙地?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右边的线图,由图可知AB段两次速度都是V1,CD段两次速度都是V2故所用的时间相等,BC段第一种走法速度为V2,第二种走法速度为V1,由于V1> V2故第二种走法先到。又如,“王明同学昨天早上7:00从学校回到家中,今天早上7:00从家中返回学校,在这两天中王明同学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有没有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的情况,如果有,这种地点有几处?”在解题时,可以指导学生创设让某同学代替王明以相同的速度昨天早上7:00返校这一符合题意的解题条件。这样王明必定要和这位同学在路上相遇,相遇的地点就是两天中时刻相同的地点,这种地点只有一个。
教会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创新,把科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的图形,创造符合题意的条件,许多看似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2、巧用极限法

初中科学中,有很多题目如果通过计算和推理得出答案,那么会消耗大量的精力。极限法是把某个科学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恰当利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能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思路灵活,对问题判断准确。

3、学会等效处理,解决疑难问题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触:学生在解题中受到题目次要、无关因素的干扰,导致无从下手。有时等效法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判断电路连接形式是学生初中阶段的难点。笔者试让学生应用擦除法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往往是针对用电器而言的,其它元件如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这些“拦路虎”,对我们分析比较复杂的电路来说负面影响很大,如果既可将有些元件从电路图中拆掉,又能保证那些元件拆掉后不影响用电器的原连接情况的的话,原电路图就可以得到简化,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电路是并联还是是串联的。为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所拆元件的特性进行简化,其方法是:
(1)开关:若是开关闭合,就在原开关处画一导线连通,若是开关断开,就将此路完全去掉不要。
(2)电压表: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因此可把连电压表处当成开路,只须把电压表拆掉即可。
(3)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因此可把连电流表处当成短路,电流表拆下处要用导线连通。
学无定法,在于得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真正的“授学生以渔”,学生的困惑就能够迎刃而解,学生也才能真正的学会、学活、用活。
参考文献:
《例谈物理电学习题解答方法指导 郧西县教学研究室 吕忠和 豆丁网
《初中物理中的等效解题》《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7年12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