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之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11397 浏览:469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面对当前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结合教学实际,对有效的阅读方法阐述如下: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兴趣乐意学;巧妙选择教法,诱导学生喜欢学;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以此真正达到解惑之目的。
【关键词】 有效;阅读教学;方法
2095-3089(2013)9-0-01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收录了大量的经典美文,是进行语文训练,教会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的最好的载体。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一线的教师都迫于应试,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把语文教材教好,把内容教全,把知识教实,总想做到万无一失,以防考试出现失误。由此累了学生,苦了教师:教了字词,教语段,教了语段,教篇章……因此形成了高耗低效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针对目前的现状,《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换言之,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最终形成能力的过程。由此,笔者认为:凭借手中的教材,授之于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最终形成能力,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效途径。怎样将其落到实处,发挥其有效性呢?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兴趣乐意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确保学生的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学习的定势,使他们在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授之以学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就是读课文,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和老师同学交流。如此,否定其功利性,也就成了学生学语文兴趣之源。

二、巧妙选择教法,诱导学生喜欢学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巧妙的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果都要学生查字典理解,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教师可因词而异,有的可采用词素解词法,有的可用近义比较法,有的可用演示法,有的可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等等。在具体阅读时,因课因人而宜,有的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就拿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来说吧,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时,学完内容后,可让学生根据内容画一画,深化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新型玻璃》的导课中,创设玻璃展销会的情景,诱导学生读文,激起学生的阅读期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待;在《开国大典》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朗读再现法,指导朗读感受。这样,变单为众,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选择巧妙的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么多孩子的参与中,那将读出多少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读出多少新的文本来。在这种解读中,孩子体会到:学语文,原来就是凭借课本,结合自己的体验,创意表达。

三、渗透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

古人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为此,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真正的做到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教师轻轻松松教语文,从而实现低耗而又高效阅读。
那么怎样才能落实学法渗透,达到这一效果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归纳,学法渗透一般有: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渗透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重复。如:学习同类课文和段落相似的课文可用迁移式。像《可爱的草塘》一课,学习“草塘”一段,师生共同将写景学习方法归纳成“读课文——抓特点——明写法——想画面——悟情感”五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学“小河”一段。以后碰到写景文也可用此法迁移。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自创了一些学法,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面对饱含深情的这类文章,常常一波三折,处处设伏,引导学生用猜读法,不断的解读文本,不断地设疑——释疑,直至完全走入情景,达到人文相融的境界。但有的课文,学生一下子不易说出用某种方法学习,教师可用“教后悟法”,即结合总结课文,帮助指导归纳学习方法;有的课文可结合教学,抓准最佳契机,画龙点睛,留有余地地点拨学习方法等等。
总之,教学有法,学无定法,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渗透中,通过读、圈、划、议、评等掌握学习方法,主动求知,慢慢的,学生在阅读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学会了感受,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欣赏,学会了评价,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又收获了大包的妙计,再读文章时,自然也知道怎样去读了。
面对当前的现状,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习的需要,授之于鱼,必当授之以渔,方能达到真正解惑之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