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6939 浏览:232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内涵,学好历史非常重要。从个人方面看,“读史使人明智”,青少年学生可以从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他们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避免少走弯路错路,解决一些困惑,有助于顺利成长;从社会整体来看,学史可以“通古今之变”,有助于人们认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就目前中学教学而言,历史学科不受重视,其原因很多。有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学生等方面的因素。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语数外等主科就行了,历史属于副科,学不学好无关紧要;此外,学生平时的课业压力太大,一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布置的作业太多,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中,能完成历史作业已属不错,哪还有精力去读历史书;加之,历史有许多的人物、时间、地点需要记忆,知识点枯燥乏味等等,也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
面对这种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努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入门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无,而兴趣又是靠老师适宜的指导与培养获得的。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学者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笔者十几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教学中如果注重把握好以下这几个环节,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精心导入

俗话说:美不美头一嘴,课堂上一个漂亮的开头,就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准了,就为演奏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课的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想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如果教师每堂课一开始就照本宣科地读教材内容,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有学生会讥讽说:“这些字我们都会读”。没有具体生动的叙述、引导,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达到预期效果。

二、图文结合,引发兴趣

川教版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直观的图片: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精美的艺术作品等。教学中,教师及时恰当地指导学生赏析图片,不仅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课堂趣味横生,还能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课文中的插图很多,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详细讲解,应根据教材大纲,把与课文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图向学生作重点讲解,引发学生学史兴趣,直观地掌握知识,进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譬如,笔者在讲解九年级历史上册“新航路开辟”时,先让学生看地图,明确世界各大洲被海洋分割成了几大块。在当时彼此之间不甚了解,自古西欧到亚洲的通道只有陆路,但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这样就激发了西欧人急需开辟新航路的决心,再加上地圆学说和指南针的应用又为新航路的开辟者鼓足了探险的勇气和便利条件,开始了新航路的探险。然后教师让学生观看地球仪,找出每位航海家向东或向西航行的路线,并在路线图上标航海家的姓名和时间,这样就很直观地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掌握了知识。

三、交给方法,巧妙记忆

记忆历史知识始终是令学生们最感头痛的事。我们应当教会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来巧记。人生是需要具有记忆素质的,新课程虽然不再要求死记硬背,但巧记学活才能提高包括记忆技能在内的综合素质。教师应教授记忆历史的一般方法,并教会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经历来创新自己的记忆方法,给枯燥的数字、朝代、地图和大事等注入自己的创意。例如,教师讲解方法后,有个学生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用谐音法把侵略中国的八国编成一句话记忆,即一个日本人说:“因你,我没得法骄傲(日英意俄美德法奥)”,这就很有意思,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八国。当授课到初三《一战》时,笔者提醒学生可以换一种方法联系一战来记这八国,这位学生发现八国联军就是一战的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美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到记忆历史知识满有乐趣,当然,只有学生头脑中存储了一定量的知识,才能活学活用,较快地提高综合素质。

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

历史与现实结合,给厚重的历史插上会飞的现实这对翅膀,历史才不再是过往,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记忆,而是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相连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强调:“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事与物,都可寻找到历史的渊源。同样任何的历史现象都与我们今生今世有关联。”这样就使学生保持着好奇心。在每节课前,笔者都和学生聊聊“历史上的今天”。这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的印象,增加了历史知识;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历史求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到有关西藏的史实时,笔者针对国外的一些势力支持搞的情况,出了一道题:1996年6月,国务院派代表去西藏主持掣签仪式,认定第十一世班禅。请说出这一做法的历史依据,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对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有了更清醒、更正确的认识。今年3月,主席在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提到了“中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和“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笔者马上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时政与相关历史知识“明朝郑和下西洋”、“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联系起来。学生一下子兴趣就来了。另外,还可以从学生周围的事务联系到历史,如从黑板报中学生的楷书联系到中国古代字体的演变;从某个男生的发型引到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等等。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注重以上几个环节,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的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这既是呼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呼唤、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