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32824 浏览:1544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儿童对美的事物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且会引起情感冲动。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最好的鼓动者。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练习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是进行思想教育和美育的主要阵地。那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为了使每篇课文教学过程布满情趣,必须注重探讨每一篇课文教学的导入教学,根据具体课文的内容,找到课文中最美的情境、最动情的东西作为切入点,通过现代电教手段或富有艺术性的独具匠心的情境导语,“不露痕迹”巧妙的激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的享受美的意境中,自然走进学习课文的意境。

二、利用插图,展示美

中国有句古话:诗画是一家,欣赏艺术品的过程就是欣赏者在创造的过程。孩子是天真的,面对一幅精美的插图,自然会去思索画面背后的内容,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进行画面的扩充。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者趣也。这就是说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学得好。单纯的文字难以激起学生想象的兴趣,而这些插图就为学生想象力的放飞,观察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借助这个载体,学生更乐于去观察、去想象,以而锻炼了这方面的能力。如《邱少云》一文中写道:“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教材以图辅文,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形象感知,理解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受到心灵的震撼,学会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理解力将同时得到提高。

三、引导朗读,感受美

朗读,即放声地诵读诗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读时不但要动口,更要动脑、动情,而这一过程却是在形象地展示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以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享受审美的乐趣。
意境是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融合为一。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

四、启发想象,拓展美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假如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以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教学《长城》时,可引导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聪明才凝聚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怀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以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