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对语言艺术浅析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25847 浏览:1185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与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及表达的能力,实际上主要是语言的教学。在教学中,要重视浅析语言的艺术,这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语言表达及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浅析语言的艺术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浅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对中学生阅读作品、说话、演讲、写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浅析语言艺术,以而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创造生动活泼的语言的能力。以下以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浅析语言艺术:

一、浅析不同体裁文章的语言特点

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各有特点。如议论文语言的逻辑性、散文语言的抒怀性、小说语言的描写性、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和高度概括性、说明文语言的条理性等。一篇散文若出现很多关联词语,定会令人大倒胃口。一篇小说如抒怀太多,定写不出激动人心的场面和人物的言行举止,更谈不上刻画人物形象。当然,一篇文章不可能只采用一种形式的语言,有些既有叙述和描写,又有议论和抒怀,多种形式的语言灵活运用,文章才会丰姿多彩。

二、浅析语言的言外之意

我们阅读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领略作者所描绘的意象世界。论述家们把文本的内在结构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层、形象层、超验感悟层。最后一层即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言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可能是某一姓氏或颜色;门:可能是某一建筑的出入口。但“朱门”组合起来,联系整个句子向深层面考虑,其作用就不是一条红色的门,而指生活在朱门之内的贵族。假如教师不深入浅析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学生很难正确理解其中的内涵。

三、浅析语言的生动性

曾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严厉批评那些平淡呆板的语言为“上海的小瘪三”。他以反面论述了语言要生动活泼的重要量。语言的生动性是怎样来的?语文教师以哪些方面去浅析呢?

(一)语言经过修饰变得生动形象

语言经过装饰打扮,就变得富有美感,如叠词、叠句等。中学语文对语言加工装饰主要是运用各种修辞策略。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尤以比喻运用最多。尤其是诗歌几乎是“无比不成诗”。比喻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产生一种奇特的魅力。唐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把“雪”改成“鱼”,一字之差,整个诗的意境就全破坏了。

(二)蕴藉、幽默使语言生动形象

恩格斯说:“作者的见解越阴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语言亦然,有时不能太直太露。为避免意脉浅露,增强艺术感染力,作者常用象征、比喻、蕴藉等策略,造成意蕴的下潜,达到曲味余包的效果。《和赞美诗》开头“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这段话主意写“冷”,但未出现一个“冷”字,而是用蕴藉的语言表达,这样就更吸引人。
幽默性的语言是宝贵的文学材料,也是锐利的论述武器。《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以给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叫作发扬国光。”把军阀腐败无能的丑态揭露得体无完肤。

(三)音乐美使语言生动形象

语言和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节奏。音节美在诗词上运用广泛,很多散文也得到运用。《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以流漂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其中“净、色、荡、西、木、石、碍、奔”平仄交替,像波浪般形成起伏

四、浅析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是思想的外表,以语言的明确与否可看出作者思想是否清楚,以语言的容量看出思想的深度,以语言是否新奇看出思想是否有新意。语言在交流思想的同时还包括两大作用:表情和达意。教师应重视浅析语言包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的爱憎、态度、观点总是用语言体现,这在议论文中尤为明显。具有感情的语言主要是文学作品和某些记叙文。

五、浅析语言与主题的联系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血肉。脱离主题的语言就是没有灵魂的血肉。教师授课要注重浅析语言与主题的联系,尤其捉住关键性的字词句。语言与主题的联系主要有:(一)点题。以《白杨礼赞》为例,开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全文紧扣这句话叙述和描写;(二)深化主题。同上文“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这里连用四个反问句式,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突出深化了主题。读到这,心中顿悟,作者歌颂赞美白杨树,实际是歌颂赞美北方的农民、北方的抗日军民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识。
语言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掌握语言艺术就是让我们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表达更正确、生动。每个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出语惊人,笔下生花”。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浅析语言艺术。当然,语言艺术博大精深,做到这些并非易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探讨,总结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更高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艺论述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
[2]庄文中.文学语言及其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00(7).
[3]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