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期待”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4761 浏览:143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学生的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悬念的制造,激发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心理现象。以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以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与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以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自然而然地,阅读者以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有大小和强弱之分,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适当的煽情

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以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假如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假如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假如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者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索,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梳羊角辩的小姑娘》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特别喜欢。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很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点不同?当然越多越好。”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结果有发现课文主要通过对话的,有发现三件事是连贯的,有发现三件事可以组成一件事,有发现用词很讲究,有发现结尾意味深长的等等,学生的审美阅读就此开始。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感悟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文字这座桥梁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介入到阅读过程中,把这些情感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这样才能与作者会面,达到情感的契合。教学《月光曲》中描写到月光曲的内容时,教者通过图片、音乐导引学生进入意境进行感悟、欣赏。再以贝多芬在清幽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其创作的灵感和,使学生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教师应以孩子的面部表情,以朗读的声调,以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的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出断词句,使他们全神贯注地留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沉醉其中时,再让他们尽情地朗读,就能读出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在朗读中,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地走进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评价

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假如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因此,阅读时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那就是让学生尝试阅读评论。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运用自己聪明的火种,去点燃学生聪明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足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还品出自己的疑……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要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终极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以写作技艺教学论文、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同一年级的学生,固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别,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感受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因学生在情绪、兴趣、留意、思维诸多方面的差别,同一种策略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在传授学法时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策略,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以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烈火烧身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捉住文中的关键词来感受。”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来学习。学生立即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聪明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