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期待视野对语文阅读教学启迪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6083 浏览:207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德国姚斯在接受美学中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就是指“读者原先的多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结合而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潜在的审美期待”。学生进入阅读活动前,同样有着着这种心理期待结构,新课标在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中,首次提出了“阅读期待”这一概念。“阅读期待”是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新课标提出这项要求,目的就在于运用“期待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本文就“期待视野”谈谈这一概念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启迪。
【关键词】定向期待革新教学论文期待阅读教学启迪
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的伊瑟尔、姚斯作为代表人物提出了接受美学,这种新奇论述后来被康斯坦茨拓展到了美国,七八十年代进入我国,它对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影响很大。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进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而“期待视野”——接受美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这里主要谈谈其对阅读教学的启迪。

一、“期待视野”的内涵

“期待视野”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个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总和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的要求,在具体的阅读中,体现出一种潜在的阅读期待,又叫“期待视界”。他的构成要素是: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2、一般文化视野(文化水学、智力水平、知识面、生活经验,及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外来文化对其影响的程度);

3、艺术修养,艺术修养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4、文学能力。

二、“期待视野”对语文教学的启迪

(一)、根据“期待视野”中的“定向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要“留白”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所谓“定向期待”是指由于读者带着自己的全部经验期待,进入阅读活动,进而理解作品。他的世界观、艺术素养等都一起进入阅读活动,学生根据作品所提供的各种具体语言、信息,搜索到与自身视野共同经过选择的对象、作用纳入到自身视野结构中加以同化,而那些与自己经验不符合的部分就被“过滤”掉了,这就是“期待视野”的求同排异的定向作用。例如:我在执教《钱塘湖春行》的阅读教学时,就出现这样的环节。我让学生先朗读“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后,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了钱塘湖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早春美;有的学生说它不只在写钱塘湖,而是以点带面,以钱塘湖写出柳绿花红,草长莺飞的江南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地区地喜爱和赞美;有的学生说体味到了作者游览西湖景色后的喜悦、欢快的心情;有的学生则说写出了白居易为官时期的春风自得、踌躇满志;更有学生说他只记住了那绿杨荫里的白沙堤,由于去年他刚去了杭州的西湖。……以这可以看出定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作用,由于他们各自的文学素养、生活经验的不同,形成自己对诗的特定的理解。诗歌所包括的客观有着的作用和意境,就被学生的“定向期待视野”所“过滤”掉了。正如鲁迅就读《红楼梦》而言,“单就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当作“口袋”而应把他们看作“一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读,自己去涵咏、领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唤起学生的期待视野。

(二)、根据“期待视野”中的“革新教学论文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革新教学论文

“革新教学论文期待”就是要求阅读主体不断地打破原有的习惯方式,调整自身的期待视野,接受课题中与自身视野没有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内容信息,以而丰富和进展作品的作用,开拓和扩大读者的视野,这实质上就是一种革新教学论文,这是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求新求异的方面。“革新教学论文期待”帮助读者对作品作出独特的发现,使它能以作品的语言、意象系统中发现人之所未见,甚至作者也未必意识到的东西。这也正是“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例如:我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告诉学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生命的长河中要乐观,向上,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让自己原有的期待视野与课文提供的视界发生了碰撞,有了自己对课文作用的独特感受。如他们以为生命如花,美好而短暂,所以要高质量过好每一天。要像毕淑敏说的“生命的时光未几,应增加生命的分量,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把生命过的丰盈充实。”这就在文本的对话中,学生进行了革新教学论文,深化了文章主题。所以利用革新教学论文期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受新东西,满足读者的好奇感,帮助读者对作品作出新的发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以自身的期待视野区和作品碰撞,在碰撞中激发、肯定、引导学生的独特感受。

(三)、对学生加强各种“期待视野”要素的培养

1、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对一个阅读者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就是有较丰富的文学素养、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包括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古人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因此,需要日积月累,怎样积累呢?
首先,我们可借助文本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隽永之作,多出自于名家之手,可借助它们让学生去品读、涵咏,让学生实实在在在感悟到其内容和形式的美,以丰富和进展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
其次,可根据单元主题,借助札记等加强积累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六个单元,分别就以人生、理想和信念等为主题。可让学生随着教学进程进行相关主题并加以积累,如名句、美句、哲理句、篇段等。把他们进行分门别类的抄写,好的背诵下来。

三、是用适合的策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古典作品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如借助暑假时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古典文学作品,让学生集中去读,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谈到人物的刻画,就说到《水浒》、《红楼梦》并把对一些人物的出色的描写背下来,自然激起学生的兴趣,上学生去读原著,以而要求把对人物描写的出断摘录下来;谈到战争场面和景物的描写,就提到《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让学生去摘抄一些景点的战争场面和自然景物片断的描写,如此等等。以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需要夸大的是要加强对生活方面的体验和积累

大语文观要求我们把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而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积累并不富有,他们很难理解文本里的文字材料。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

2、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一般由人生的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态度(怎样对待生活)、人生的方式(怎样生活)和人生的手段(达到人生目的和追求理想的方式)四个纬度组成,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借助文本对学生的这些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通过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对学生进行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引导。

3、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

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强弱,归根结底是由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那么,怎样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呢?首先,让学生具备审美的主观心理素质,如有一颗感受、理解、体验和创造美的事物的心灵,即:敏锐地感受美。其次,在课堂上要创设一定的审美性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审美感受,让学生领悟“言外之味,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还要特别留意情感的培养,审美的把握现实的方式是“通过情感的向往,通过情绪来完成的,这种情绪以不可抗拒的支配气力捉住人的整个心灵,并且发生在顺序的展开的逻辑思维之前,往往预定着思维和意志的方向”。所以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之一是要看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第三,课堂外更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开发学生的审美感官、丰富审美情感和想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远足等活动,让他们在大自然中通过直接观察、亲身体验和反复比较丰富多彩的东西,就会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力逐渐丰富,进展起来。同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相关学科如音乐、美术的鉴赏与学习来提高其审美水平。
根据接受美学和“期待视野”论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二传手、搬运工。”而应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切切实实做到“以人为本”。以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魅力,获得知识,进展能力,获得美的享受。这样,语文老师不再会仰天长叹“前生杀了人,此生教语文”的无奈,而是一种引以自豪深受学生着迷和崇拜的语文教师了。
参考文献:
刘永康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探赜索隐》。
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于漪《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年10期。
张玉琴《课程教材革新教学论文互换教师角色转变》光明日报200

2、5月30日。

(作者单位:617100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