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社会教化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4926 浏览:1177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无所不在的空间,人们往往关注其物质属性以及由此所具有的实用、美观功能。而本研究则以喜洲白族传统民居为例、以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与空间社会学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对民居的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揭示出建筑空间同时具有的主观意义与社会属性;研究同时揭示出,由于具有这种主观意义以及社会效用,民居通过朝廷主导、社会习俗以及民众自觉而演变成为了我国传统社会的教化载体。本研究共分6部分:第1章是《导论》。本章对选题缘由、核心概念、本领域研究状况与研究思路、方法进行了说明。其中对本研究涉及的三个核心概念,笔者分别界定为:“空间”在本研究中特指具有物质特征与主观意义、社会效用的建筑空间;“社会教化”又称教化、风化,它既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一项重要的治国之策,也是社会各阶层化育民众的一种理想和手段,我国传统教化在内容上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主,糅杂了佛、道等多元思想,在方式上则既包括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也包括渗透|教育论文网|社会、家庭生活的各种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感化活动;“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是指由云南大理喜洲白族于明、清、民国时期修筑的、用于日常居住的建筑场所。第2章是《喜洲与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概说》。本章通过喜洲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族源属流的分析,指出喜洲作为文化“十字路口地带”和云南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长期与汉族保持了密切联系与交流,因此在民风、民俗上深受汉文化影响,而当地白族也成为了汉化程度较高的一个民族;本章同时通过对大理建筑历史动向的分析,指出包括喜洲在内的大理地区从汉晋开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并通过元、明、清时期的深化而历经了一个建筑汉化的过程;本章还对现存的喜洲白族传统民居做了情况先容。第3章是《喜洲白族传统民居中社会教化的形式与内容》。本章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了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空间教化的主要形式与内容:一是以民居造型、结构与布局为载体而推行的“礼”制教化。礼教又分为外向教化与内向教化,其中外向教化依靠朝廷律令强制执行,主要是通过门楼、照壁、间数、屋顶以及台基、台阶、进深、用料、雕饰等不同建筑规格的使用,明确家族集体在一个等级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从而达到“辨贵贱、明等威”、培养家族集体“忠”情感的目的。内向教化是外向教化在家族内部的延伸,依靠稳定的社会习俗推行,其目的是通过明确家族个体在家族等级秩序中的身份与地位、培养起家族成员的“孝”情感。内向教化实施的具体路径包括: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典型建筑形态,以取家族成员“群居合一”的理想意向:民居形态上又以“方”为基本母题,取家族成员“方正天真|英语教学论文|”、按原则做人的理想意向:民居内部以“中”为贵,以中轴线为基准组织起左右均齐、主次分明的礼节秩序;按照“正位凝命”的原则,家族个体被分置于等级不同的民居空间之中。二是以门楼和照壁为载体而推行的家道与家风教育。包括:以门楼与照壁中姓氏类题词培育敬祖睦宗的家族情感、以祖业类题词表达光大家族历史的家族期望、以劝诫类题词强化完善家族美德的家族精神。三是以“夸饰”为载体而实施的“多元”教化。即民居空间通过各种字、画装饰,表达出营建者道德修身方面的自我追求并以此形成了影响家人价值取向的环境氛围,道德修身的内容包括家训以及读书、立志、积善、崇俭、冶情等等。第4章是《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的教化特点》。本章分析了民居教化的基本特点:一是内容上统一性与丰富性的结合。所谓统一性,即儒学成为了民居空间的主导精神,民居教化的内容统一于儒家“化民成俗”的道德理想之中;所谓丰富性,是指民居空间同时具有儒家与非儒学思想的交织以及“化民成俗”自身的内在丰富性。二是方法上的“风化”特征。即民居教化折射出了“入”(挠及万物)、“伏”(化物无形)、“顺”(顺调其心)等传统教化的“风化”方法。三是地域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即喜洲白族与中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相比,既具有教化理念上的共性,也具有教化风格、手法以及载体材料等方面的区域个性。第5章是《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教化意蕴的成因分析》。本章分析了民居教化意蕴的形成原因:一是理念基石方面,传统“天人合一”观以为|教育论文网|天地万物同源于太极、同由“气”构成,因此万物同构并相互感应,而民居作为万物一体中一个重要的全息元,其存在状态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秩序状态以及人们的精神、行为状态。同时,由于万物同构,人性|教育论文网|秩序也就应服从天道秩序,遵循天尊地卑、阳尊阴卑的二元之分,人世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也应有上下、贵贱之分,而民居作为沟通天、人感应的,也应在空间中构建起与天、人性|教育论文网|同构的等级秩序。二是历史意识方面,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中,朝廷以为|教育论文网|家族内部的“孝”情感可以移为对朝廷的“忠”情感,因而将家教提到国本的地位、有意识将“礼”制教化延伸到了家庭生活(包括民居空间)中。朝廷的提倡加之固有的宗法精神传统,使民众十分注重家族宗法活动并由此衍生出一整套的家族文化,其中就包括家道传承与家风教育。三是营建者的身份方面,历史上的喜洲具有文商并重、文商相扶的传统,由于喜洲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又是早期崇尚儒学的贵族、大姓聚集之地,加之明、清、民国时期“喜洲商帮”兴起,就使得该地出现了大规模华美并承载了丰富儒家教化意蕴的民居建筑群。第6章是《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教化意蕴的现代启示与思考》。本章审视与反思的内容包括:一是对“天人一合”哲学观,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应汲取全息与感应观点中的公道成分,注重对生活世界教育因素的挖掘与应用;而对人性|教育论文网|遵循天道、应为等级社会的观点,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这只是一种理论在等级社会结构下由关涉自身利益的“特殊身份”人群作“特殊解释”的结果,应予摒弃。二是对民居教化内容,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传统“礼”教被朝廷纳入体制,具有了“辨贵贱、明等威”的工具性与虚伪性,因此当前的传统礼节教育应切换到同等、的现代语境下进行,并注重从外在行为控制向内在情感体验的转变;笔者同时以为|教育论文网|可适度、理性地进行家风教育,使家庭内部的优秀传统资源对子女产生良好影响,而这样的教育应以避免狭隘的家族本位为条件|教育论文网|;笔者还以为|教育论文网|喜洲白族居于当地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上层,能自觉对家族成员提出道德修身要求,值得现代社会上层群体鉴戒与反思。三是对民居教化的载体与方法,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父母不应忽略对住宅以及家庭道德教育整体氛围的营造:笔者同时以为|教育论文网|,当前道德教育应鉴戒传统教化的“风化”方法,注重从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生活层面构建起一种统整性的影响力,并以润物无声、见微知著以及柔顺化物的方法施教。【关键词】:空间社会教化喜洲传统民居
【论文提纲】:摘要4-7ABSTRACT7-12第一章导论12-34第一节选题缘由12-14第二节概念界定14-20第三节文献综述20-31第四节研究方法及思路31-34第二章喜洲与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概说34-44第一节喜洲概说34-38第二节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概说38-44第三章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的教化形式及内容44-84第一节造型、结构与布局—"礼"制教化空间44-59第二节门楼与照壁——家道与家风教育59-66第三节"夸饰"—多元教化的交响曲66-84第四章喜洲白族传统民居的教化特点84-94第一节民居教化的内容特征84-87第二节民居教化的方法特征87-91第三节民居教化的地域特征91-94第五章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教化意蕴的成因分析94-124第一节理念基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94-105第二节时空混成——历史意识的空间固化105-113第三节身份追问——谁是民居的营建者?113-124第六章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教化意蕴的现代启示与思考124-138第一节对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教化理念的审视与反思124-127第二节对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教化内容的审视与反思127-133第三节对喜洲白族传统民居教化载体、方法的审视与反思133-138参考文献138-142后记142-144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14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