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化”到“培育”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17916 浏览:816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重教传统的存在,中华文明才得以灿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经久不衰,中华聪明才得以远播海外,历久弥香;我们的重教传统延续了千百年的知识和聪明,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英才。从历史上看,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颁行以后,儒家思想便跃居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我国的重教传统也逐渐表现出明显的“教化”倾向,“教化”式教育由此形成。“教化”的实质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将外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礼制规范和风尚习俗内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被教化”也就成为了传统教育背景下学生生存状态的突出特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科学、自由等现代观念逐渐被国人接纳,传统教育呈现近代转型之势。以“教化”为突出特征的传统教育逐渐向注重个体主动性、个性、自主理性等以“培育”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教育转型。这种重在“培育”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和发展,标志着我国重教传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式发展。“培育”的涵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动力之源的主体性的彰显;二是作为价值定向的个性的追求;三是作为文化诉求的民族性的坚守与创新。从“教化”到“培育”意味着在转型性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由传统的“教化”式教育向现代的“培育”式教育的转型,不过,这种转型难免要遭遇各种阻碍,进而陷入困境:一是源于传统的思想羁绊;二是源于现实的各种教育困难;三是源于时代的道德迷失;四是源于文化的认同危机。如何清除这些阻碍、困境,促使教育顺利实现时代转型,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后续研究将围绕此任务展开。“培育”,作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应然价值取向,必然对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揭示当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一是从“工具人”到“理性人”;二是从片面到多元;三是从知识到生命。从“教化”到“培育”不是一种代替式的发展,而是一种重心转移式的转型。“培育”重在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主动性和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各具特色的社会成员。同时,“培育”也注重“教化”,不过,这里的教化着眼于一种普适的、共通的、基本的规范和处世方式,着眼于每一位具有健全理性能力和自主判定意识的现代公民所必须达到的统一要求。显然,这是一种底线式的教化要求。因此,以“培育”为突出特征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教育需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理性自觉能力,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意识和践行能力。【关键词】:重教传统教化培育被教化主体性个性民族性
【论文提纲】:摘要6-8Abstract8-12绪论12-25一、问题的提出12-14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4-17(一)历史层面:有助于弘扬传统教育文化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价值14-16(二)实践层面:有助于更新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16(三)理论层面: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16-17三、研究方法及方法论17四、已有研究综述17-23(一)重教传统18-19(二)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19-20(三)教化20-21(四)教育现代化21-23五、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23-25第一章“教化”与“培育”的涵义25-42一、对“教化”的熟悉25-36(一)“教化”的词源学考察25-30(二)“教化”的基本涵义30-33(三)“教化”的教育学意义33-36二、对“培育”的理解36-42(一)“培育”的基本涵义36-37(二)“培育”的生命特征37-39(三)“培育”的教育学意义39-42第二章崇尚教化:中国重教传统的发展历程42-83一、从传统到重教传统42-50(一)传统42-49(二)重教传统49-50二、中国重教传统的历史演变50-66(一)百家争鸣:重教传统的思想萌发50-57(二)一统天下:重教传统的儒学独尊57-59(三)制度主导:重教传统的科举登场59-61(四)续存民间:重教传统潜藏于书院61-62(五)式微僵化:重教传统的弊端丛生62-66三、中国重教传统的评析66-83(一)“教化”:中国重教传统的实质66-78(二)“被教化”:传统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生存状态78-83第三章中国重教传统的时代挑战与当代困境83-131一、中国传统教育的近代危机83-96(一)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传统教育体系83-92(二)传统教育发展的自觉与反思92-96二、转型性时代背景下中国重教传统的接续式发展96-111(一)发掘教育传统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价值97-106(二)从传统性教化到现代性教化106-107(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107-111三、中国重教传统转型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困境111-131(一)源于传统的思想羁绊112-117(二)源于现实的教育困难117-122(三)源于时代的道德迷失122-124(四)源于文化的认同危机124-131第四章走向“培育”:中国重教传统的更新式发展131-172一、“培育”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教育精神131-159(一)“培育”的动力之源:主体性的彰显132-147(二)“自培育”的价值定向:个性的追求147-154(三)“培育”的文化诉求:民族性的坚守与创新154-159二、“培育”价值取向下的理想人格特征159-166(一)基本的人性观念159-161(二)独立意识161-163(三)长大观念163-164(四)内心的道德律164-166三、基于“培育”价值取向,反思当代教育发展趋势166-172(一〕从“工具人”到“理性人”167-168(二)从片面到多元168-170(三)从知识到生命170-172结语172-174参考文献174-180后记180-18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