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地方教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23080 浏览:1065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制度、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士大夫阶层崛起、租佃制盛行等。宋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文的关怀及知识的普及,使礼节文化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各个阶层都开始接受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根据的礼教。唐宋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从乡官制转变成职役制,地方社会的运行中士大夫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社会使命感、责任感空前增强,以重整社会秩序为己任,主动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的对地方民众进行宣传教化。正是由于他们的教化活动,才将儒家倡导的理念和国家倡导的意识形态深入贯彻到民众之中。从北宋政府对科举制的改革和士大夫的争论中可以看出对官员教化职能的重视。士大夫自身对教化行为对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也很看重,以为|教育论文网|教化更轻易使地方社会风俗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他们的地方教化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作为身份的兴学活动、旌表、劝谕与禁断活动、主持礼节活动和以文学倡导教化的活动。士大夫秉承儒祖传统观念,把学校看作是宣传人伦道德的重要场所,以为|教育论文网|学校的兴废关系到风俗道德的好坏,极力兴办各种学校宣传儒家思想和政府倡导的社会主流思想。学校中将讲授内容与培养忠君、孝亲、恭敬、诚信等目标联系在一起。教学中也注重各种典礼节式对学生的教育,使他们直接受儒家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政府通过旌表、劝谕、禁断活动张扬符合儒家道德价值观念和伦常礼教标准的行为,取缔违反|英语教学论文|儒家价值的行为。劝谕百姓遵从儒家的规范,使当地社会形成互相礼让、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禁断活动一方面消除了潜在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又通过政府主动行为体现了政府的权威性。某些地方信仰的正当化还是对民众信仰现状的一种妥协。地方官主持各种仪式也是在宣扬教化,使民众行为符合儒家和政府倡导的主流道德和价值观念,达到息狱讼、除盗贼、美风俗的目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彰显了政府的权威。地方官还以文学行为写作各种文章来倡导其价值理念和教化思想。他们所倡导的行为的类似行为不断增多,教化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其次是士大夫在家庭、家族内的教化,主要是针对子女、家人。士大夫为了加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往往以书信、为文作诗等方式对子弟们讲明道理,把儒家思想和政府的统治理念在家族内部进行贯彻。他们鼓励子弟读书,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行为对家人施加影响,家内教化的成效非常显着,在地方社会也产生示范性的影响。再次是士大夫在地方社会中也会采用各种方式教化地方民众。倡导订立乡约、乡规、协助或自己兴办各种学校、日常生活中履行博施济众的观念等行为在民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为人们做表率,在当地社会中发挥了很好的教化作用。地方信仰体系中也体现出士大夫的教化理念和作用,而且地方信仰体系中一直都伴随着士大夫和民众的互动关系。总体说来,由北宋士大夫的地方教化活动可以看出:政府在有意识的夸大|教学论文网|教化影响,士大夫在主动地、有意识地对民众进行教化。这说明地方社会管理中士大夫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民众并非完全被动,他们始终与政府和士大夫有所互动。【关键词】:北宋士大夫地方社会唐宋变革教化活动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Abstract5-9绪论9-22一、课题研究思路、意义及研究状况9-16(一)研究思路与意义9-10(二)研究现状10-16二、研究方法及有关概念界定16-22(一)研究方法16-17(二)概念界定17-22第一章唐宋变革与士大夫教化活动的兴起22-41第一节唐宋之际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变22-28一、唐以前的乡里制度——乡官制22-25二、唐宋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变25-28第二节门阀士族崩溃后地方教化中士大夫气力|教学论文范文|的崛起28-41一、唐代贵族门阀政治的结束28-31二、宋代科举发展与官僚政治的确立31-33三、士大夫教化意识的兴起33-41第二章北宋地方官的教化职责与教化方式41-137第一节北宋地方官的教化职责41-49一、注重后备官员的德行培养41-46二、重视州、县地方官的职责和教化职能46-49第二节兴学校49-67一、士大夫对学校教化作用的熟悉49-51二、地方官的兴学活动51-55三、兴办、复兴书院55-58四、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法58-60五、重视学官、学师的人选60-63六、兴学的经济保障63-65七、兴学的教化效果65-67第三节地方官的褒扬、旌表、劝谕与禁断活动67-95一、褒扬、旌表活动68-79二、劝谕风俗79-87三、禁断活动87-95第四节组织礼节活动95-121一、乡饮、乡射礼、鹿鸣宴95-101二、投壶礼101-103三、赙礼103-104四、崇奉先贤及其祭祀礼节活动104-116五、祈雨文中的祈雨雪、祈晴116-121第五节以文倡导教化思想121-137一、庙、观、堂、阁、轩记121-125二、书阁、书楼记125-127三、园亭记127-129四、题名记129-132五、赠序132-134六、墓志铭的教化作用134-137第三章家内教化137-168第一节宋代家族制度的新发展137-149一、门阀士族的崩溃137-139二、宋代血缘型家族的发展、特点139-145三、宋代家族的几种类型145-149第二节家规、家训、家礼的盛行149-157一、宋以前家规、家训的发展状况149-152二、北宋的传世家训152-154三、北宋家训的主要内容154-157第三节士大夫在家族内的教化活动157-168一、教育子弟俭素157-160二、教子弟知书礼道义160-162三、以孝友悌义之行教育子弟162-168第四章地方生活中的教化活动及与民众的互动168-195第一节《吕氏乡约》与吕氏兄弟对乡约的主导与订立168-177一、《吕氏乡约》及其订立背景168-173二、《吕氏乡约》的内容173-175三、《吕氏乡约》的推行175-177第二节地方教育中的士大夫177-184一、协助地方兴办学校177-181二、自己兴学或教授生徒讲学以教育后辈181-184第三节"以天下为己任"的日常地方活动184-190一、"博施济众"观念185-186二、士大夫在地方社会中的教化行为186-190第四节地方信仰体系中士大夫的教化活动与民众互动190-195一、士大夫在信仰活动中的教化因素190-192二、信仰体系中民众与士大夫的互动192-195结论195-200后记200-201参考文献201-2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