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策略要效率:语文教学与温习必由之路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11521 浏览:46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地方政府的相关部分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革新教学论文、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答案:安徽采取措施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
天津2010年试题要求根据下面语段中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字数限36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滓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答案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底在天津建成。)
要留意这类写一句话新闻的试题不仅有字数要求,更有“一句话”的要求,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往往失分,由于他们对这“一句话”中应当包含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并不明了,答案顾此失彼出现失分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师在温习练习时,必须针对此类试题的要求作科学的指导,策略如下
(一)“一句话”意味着答案一定是句子形式,即必须有话语的陈述对象(主语)与陈述的内容(谓语)。我们可以把这“一句话”抽象为“谁或什么(主语)怎么样”格式。
(二)一句话新闻中的陈述对象(主语)是新闻事件的主体与范围,陈述内容是对所陈述对象的新闻性内容、价值、作用等进行的概括性的说明与描述。
(三)一句话新闻必须是一个事件句而非判定句。即陈述的内容(谓语)要回答的是“怎么样”的不足而非“是什么”的不足。
以安徽2008年试题为例,新闻语段中陈述的对象是“安徽省”,陈述内容是要回答怎么样的,以语段可知,“采取措施来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是这段新闻所陈述的内容。由此我们可天生“安徽省采取措施来防治淮河流域水污染”和“安徽省采取措施来防治水污染”两个备选项。检查时发现,第二个句子中“防治水污染”缺乏对什么地方的水污染进行防治的内容,第一句对新闻事件内容的概括才更有针对性,但是字数又多了两个,可去掉又不影响信息表达的字唯有“省”和“来”两字,于是答案天生。再看天津2010年的那道试题,新闻陈述的主体是“津门津塔”,陈述的内容是要说明“津门津塔”怎么样。因这则新闻表述的内容很多,至少可天生下面的一组句子①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②津门津塔融合了现代建筑技术与中国文化元素;③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④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津门津塔是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地标式建筑。但是,这则新闻内容的核心是③,即告诉人们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样的信息,由此我们首先排除了④,由于这句话回答的不是“怎么样”的不足,不符合新闻句的要求。由于③仅仅一个简单句无法涵盖新闻中所提供的内容,所以要使答案周全,还得在③的基础上把这三句中的信息整合进来,整合的策略是将①和②两句中的谓语变成“津门津塔”的定语。用这样的策略可天生如下的新闻句①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底在天津建成;②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地标式建筑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底在天津建成,③代体现代建筑技术与中国文化元素有机融合的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在天津建成。这三个答案均为符合试题要求的满分答案,而非天津卷所给出唯一性答案。
与一句话新闻相似而又略有不同的试题是“概括主要内容”类试题。相似指的是答案应该是句子形式,不同的是一句话新闻必须是事件句,而“概括主要内容”类试题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主谓句。这类试题在各地近年来的高考中出现频率也很高。
浙江2010年试题: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进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期间考核教学论文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大多数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别。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定不同。)
广东2008年试题则给出了下面一段关于大众阅读取向变化的文字,要求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留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方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目“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宏;止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夸大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条件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青年一代。(答案,1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2热衷于猎奇窥秘

3.片面夸大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以浙江卷所给的答案中我们不丢脸出,答案要求是一个句子,即命题形式。语段中陈述对象是五四时期新文学阵营和旧文学阵营:陈述的内容是两个阵营对“新”与“旧”的不同解释。一旦搞清了陈述对象与陈述内容,答案的出现不离十了。广东卷的不足导向非常明确,要求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答案自然就是主谓齐全的三个句子。学生首先须做的是对语段的分层,即进行线索的梳理:其次是进行观点的概括。我们看到,广东卷给出的答案并不标准,是缺少了主语的动词性短语。下面是笔者拟定的标准答案1阅读者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2阅读者热衷于猎奇窥秘、3阅读者片面夸大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或者:阅读者夸大的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是片面的)。显而易见,这样的答案更加标准与完善。
信息压缩类试题的另一种类型是提炼论点、论据。这类考题可以看成是概括主要内容试题的一种变形。何以言之7这类变了形的试题与概括内容类试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些要求的“同”与“异”光靠学生自悟
[1]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