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策略要效率:语文教学与温习必由之路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6810 浏览:230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说的“道”并非什么做人或治国安邦之“道理”,而是学习的策略,“传道”就是传授学习的策略,它在教师的职责中是第一重要的内容,所以,韩愈才将其置于“受业解惑”之前。理由也不难解释,为师者假如只是讲授学业解释疑难而疏于学习策略的传授,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已。由于“道”有限而“惑”无穷,用有限之“道”来解决无穷之“惑”才是为师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反观当今高中教学温习之近况,教师以考代教,学生以考代学的现象相当普遍,人们戏称之为“题海战术”,这一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教师在教学当中策略指导的缺失是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理由之一。题无穷,惑也无穷,教师若不假以策略的点拨,学生面对解不完之惑,长此以往,自信心会丧失,学习的兴趣提不起来,如何能让他们的能力提高进而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呢?突破低效教学与温习的瓶颈有赖于教学理念与策略的转变,向策略要效率应当是语文教学与温习的正确方向。
笔者觉得,要提高教学与温习的效率,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两个观念性的转变。
一、摆正对高考的熟悉。即摆正对课程标准、教科书、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四者联系的熟悉。教师有意无意把学生领入题海,与施教者对四者的联系熟悉不清有很大的联系。那么,这四者间到底是一种什么联系呢?
课程标准是学科日常教学的依据是高中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教科书是课程标;隹的呈现方式,一纲多本的背景,决定了教科书的不同呈现方式与编排体例。课程标;佳是考试说明的依据和凭证。考试说明是高考试题的命题依据,就是说,高考试题不是依据教科书而研制的,它是依据考试说明来编制的。考试说明剖析的重点是对学科能力的要求与题型的列举,考试范围和内容并非考试说明的重点。
那么,语文教师是如何处理这四者间的联系的呢’下面是不少教师在高三语文教学与温习中常见的做法。一是过于依靠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温习,忽视对考试说明的深入探讨。进入高三的第一轮温习基本上是高中三年语文课本的单元温习,这样的温习若以形式与过程上看并无不足,但不少教师并没有把单元的温习与课程标准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自然地对接起来,特别是不与考试说明对接起来,故而其教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的温习效果也不会明显。二是教师把关注点放在考试范围和内容上,缺乏对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的把握。每年的考试说明一公布,随即会涌现出海量的“高考猜测”温习资料,而这些旨在赚钱的资料首先是把教师猜测进去了,这些猜测资料也随即成为教师温习阶段教学的常规武器。三是教师缺乏对各种各样的练兵题、模拟题、温习资料的有效提炼,或者是固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炼,但由于提炼的火候还不够,再加上对高考要求的能力与知识系统的熟悉偏误,终极也没有把学生以题海中拯救出来。“以考代教、以考代学”怪圈的出现,理由固然很多,但与语文教师在理解与处理课程标;隹、教科书、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四者间的联系上熟悉的不到位有着某种自然而然的对应性。
二、全力以赴做好两项工作。以思想上解决对高考的熟悉,是为了实现两个目标,即学生语文知识系统的构建与进一步完善、语文能力的培养。高三教学活动都应该牢牢围绕这两项任务展开。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可初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成高中基本课程目标的阶段,即依据课程标准构建学生语文知识系统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阶段,第二阶段是高三的温习备考阶段,即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知识系统的完善化过程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这两个过程是高三温习的重中之重。有了这样的熟悉,我们才能够把日常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把其间所穿插的测试练习自觉地纳入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完善与语文能力培养与转化这两个最重要的目标当中。否则,教学与学习的效率不会很高。
观念上的不足一旦得到解决,剩下的不足就是如何提高教学与温习的效率不足。我们常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到了高三的备考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自然比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更加突出。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是不是扮演好了主导的角色就成为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题海战术”是教师主导作用缺失的结果,而语文教师扮演好主导的角色离不开对建筑在课程标准之上的高考要求的高屋建瓴的把握。说白了,建立在科学策略上的高效率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体现。
科学策略来源于语文教师深厚的学养,来源于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特别是对考试说明与历年使用过的高考真题的深入探讨,当然也离不开对自己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隹确了解与把握。教师练好了内功(对科学策略的把握)与外功(对学生的了解),语文教学活动就有了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那么,究竟哪些题型能够代表即将到来的高考题目方向与思路,代表了下一步温习与练习的重点,毫无疑问,全国及不同省市近三五年内的高考中不断出现的题目与类型一般可以代表未来高考命题的方向与思路,尤其是本省市的高考中屡屡出现的题目与类型更要重点关汪。一旦明确了这样的目标,语文教师就可以集中精力探讨与总结某类题型的解题规律,科学的策略就孕育在对某类题型解题规律的破译之中。
以信息压缩类试题为例,这类试题近些年来在各地高考中出现频度最高,这是有多方面的理由与理据的。一是信息压缩与抽取是语文能力重要的体现方式之一。二是这类试题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特点,在网络时代,以海量信息中获取信息是未来以业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三是这类试题可以有很多的呈现方式把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缩写成摘要、把一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以一段文字中概括出几个要点或概括出一个论点、抽取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等,出题的方式可谓形形色色,但是此类试题都不外乎信息压缩。四是这类试题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与辐射力。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中这类信息压缩题永远是唱主角的。所以,能够练习出学生科学熟练的压缩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这方面的答题技艺教学论文,就即是把整个语文试卷中近四分之一的分值拿下了。高明的语文教师往往把信息压缩能力与答题技艺教学论文当作语文温习阶段的第一硬仗来打,其远见卓识不言而喻。那么,解答这类试题的科学策略与要领是什么呢7下面我们不妨进行一下尝试。
先看“一句话新闻”类试题。这种考法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中出现过十几次,本文选取安徽、天津高考中出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此类试题的策略指导。
安徽2008年试题要求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15字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己列入
1[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