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非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组成及其特性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9753 浏览:360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以隐性的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述了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组成及其特性,以方便教师在教学中识别并有效利用非智力因素指导物理教学。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群寓合性;潜意识性;突变性;持续性
非智力因素就是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着整个智力和认知活动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物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情感活动为转移的,但是非智力因素和物理学习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必然会产生与研究者相类似的主观心理活动。

一、非智力因素的组成

在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四个:

1.兴趣因素

兴趣是指个体对事物或活动的偏好。当这种偏好渗透进具体的思维或行动中时,就称为爱好。中学阶段的认知还处于发展当
中,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因此在中学阶段兴趣与学习动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特别是高

二、高三的学生由于受教师影响对于物理学习态度发生转变的例子是很常见的。

2.意志因素

意志就是个体在信念的支持下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的过程。意志和个体的认知、体质等具有正相关性。中学生的认知和体质具有不稳定性,并且认知和体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物理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导致了物理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但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才为培养学生的意志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3.情感因素

情感是指个体在一定价值观支配下,对特定事件与活动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界,因此物理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具体的理论、实验中回归到自然界,使学生在自然界中欣赏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奥秘。

4.美感因素

美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作美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美育培养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感受物理学之美的能力。
需要指出,在物理教学中,上述四个非智力因素是以整体的形式出现的。如兴趣因素包含了其他三个因素,同样意志因素也和其他三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里出于分析的目的将四个因素分开。

二、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特性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

1.群寓合性

寓合是指既要寓于其内,又要合为一体。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寓合性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机中。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群寓合特征:物理教学内容中存在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方式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时机对于非智力因
素起关键作用。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方式和时机是非智力因素寓合于物理教学的三个基础。教学中脱离了内容、方式和时机,不仅不能达到追求非智力因素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削弱非智力因素的效果。
在将学生情感和逻辑集于一体的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其对物理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并不是寓合在单一的方面中。非智力因素表现出的寓合特征是由于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方面,非
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以隐性的学习形式获得的,并受教学时机的制约;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不像物理知识那样,通过让学生记忆、理解然后进行测试强化就能掌握。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情感基础,需要长时间地与物理接触,需要将学生自身的情感和物理学习相结合才能够产生。

2.潜意识性

潜意识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决定个体思考和行为的认知因素。在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通常在学生自身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发挥其影响。在物理教学中通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喜欢学习物理但是突然不明原因地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了。当他们意识到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后,才发现以前对于物理学习是如何充满热情和兴趣的。这说明影响物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其潜意识性。
3.突变性
突变现象是指由突然变化的原因引起的突然变化的行为。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某些情感事件能够以突变的形式唤起非智力因素,这种突变性同样体现在物理教学中,这种现象称为非智力因素对物理教学的突变性。
突变性一般发生在程度较强的情感事件之后。情感事情的产生可能与物理学习有关,也可能与物理学习无关。而且情感事件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潜意识状态转换为意识状态,从而诱发突变,即非智力因素和物理学习的双重突变。
4.持续性
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性指非智力因素能够长期地对物理学习产生影响。非智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但是由于突变性,非智力因素通常会再次得到强化。这种强化,既可以是正性强化,也可以是负性强化。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认知发展不成熟或缺乏世界观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持续性较弱。
教师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可有效地利用这四个特性来指导教学。(1)注重教学方法,“由传统的重知识转变为重方法”,利用群寓合性,通过多种手段包括从听觉、触觉和视觉来增强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2)注重让学生意识到潜意识层面的物理学习态度。(3)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的突变性。(4)不定期地对非智力因素加以强
化,提高其持续性。
参考文献:
周琳,刘忠民.论物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J].中国集体经济,2009(18):193-194.
邵桂华.渐变与突变的整合:突变论的体育教学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2):104-108.
[3]孟现柱.新教材新教法[J].物理教学讨论,2001(9):15-17.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